对于后循环缺血性卒中需要知道
后循环中风会导致多种非特异性症状;超过三分之一的后循环卒中首诊被误诊;临床注意新发眩晕或失衡、新发头痛或变异性偏头痛患者发生后循环脑卒中的可能性;孤立性眩晕患者的HINTS查体阴性有助于排除后循环缺血。63岁男性,既往有先兆偏头痛、高血压和焦虑症病史,因头痛5天就诊于当地急诊科。头痛开始时类似于以前的偏头痛发作,但变得比往常更严重,并伴有间歇性复视和失衡、言语和吞咽障碍。患者在急诊科接受静脉输液和止痛治疗,诊断为偏头痛出院。第二天,他的症状开始恶化;临床检查显示垂直复视,凝视引起的混合眼震,右侧指鼻试验阳性和共济失调步态。头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CT血管造影显示右小脑上动脉区域急性梗死和右椎动脉V3和V4(远端)段血栓;随后的脑磁共振成像(MRI)显示其他后循环梗死(图1)。
图1病史中描述的患者大脑的磁共振成像(MRI)。T2序列(A、B)和弥散扩散加权序列(C、D)显示右侧枕叶(A、C)和右侧小脑(B、D)的急性脑梗死(箭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E)显示右侧椎动脉闭塞(粗箭头)。左椎动脉(细箭头)迂曲上行,止于小脑后下动脉(间断箭头)。基底动脉(箭头)没有来自任何椎动脉的血流,而是显示来自Willis环的逆行充盈。
什么是后循环卒中?
后循环包括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它们发生的颅内血管。这些动脉共同供应脑干、小脑、内侧和后外侧丘脑、枕叶,有时也供应内侧颞叶和顶叶的部分(图2)。后循环缺血性中风导致约20%的缺血性中风,在英国每年影响超过20,人。新英格兰医学中心后循环登记处(NEMC-PCR)提供了有关后循环卒中患者(使用脑成像定义)的人口统计数据: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0.5岁;63%是男性,大约四分之一(24%,n=98)之前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后循环卒中为什么误诊率高?超过三分之一(37%)的后循环卒中在急诊科被误诊,是前循环卒中的三倍多。表1列出了后循环卒中可能更难识别的原因,包括缺乏“典型”症状和心脑血管危险因素。
表1后循环卒中比前循环卒中更容易误诊的原因
原因
前循环(颈动脉区域)缺血后循环缺血特异性症状前循环供养的大脑区域相对明确;卒中症状多典型(运动、感觉和/或言语或视觉空间障碍)。后循环为几个功能不同的脑区提供血液(图2),并且具有更大的解剖变异性;这意味着缺血会出现多种症状和体征,其中一些(如眩晕、意识水平降低、复视)不像前循环症状那样广为人知。典型症状具有“典型”卒中症状(例如言语障碍和肢体无力)。与前循环卒中相比,后循环卒中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最常用的卒中严重程度的衡量标准)上的得分通常较低,这使得他们更容易在急诊科被误诊。非特异性症状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降低等非特异性症状并不常见(通常仅在大面积缺血性卒中的情况下)。更有可能出现非特异性症状。特别是,头痛在后循环卒中中更常见,可能是继发于这些动脉区域致密的血管周围神经支配。心血管危险因素
通常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吸烟、心血管疾病家族史)。
动脉夹层(自发的和创伤性的)是四分之一的后循环卒中的原因(与2%的缺血性卒中相比),因此这一领域的卒中通常发生在没有明显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年轻患者中。
图2后循环供血脑区及后循环缺血的局部症状为什么后循环卒中及时诊断很重要?延迟或不正确的诊断会导致急性治疗不足和较差的结果。后循环卒中的静脉溶栓“门到针”时间比前循环卒中长,并且更有可能在4.5小时溶栓“时间窗”医院。及时诊断对于发现和治疗两种危及生命的严重表现也很重要。小脑梗死可变成恶性的(10-20%的病例),与梗死相关的水肿导致梗阻性脑积水和脑干压迫,需要紧急的神经外科干预。基底动脉闭塞虽然少见(占所有卒中的1%),但可导致脑干或丘脑梗死,这可导致严重的综合征,如完全性肢体和面部瘫痪,仅有意识保留(闭锁综合征),意识下降,和动眼肌异常(中脑和双侧丘脑损伤,根据闭塞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基底动脉顶部综合征、昏迷和心肺功能紊乱。这种情况预后极差,但即使在症状出现24小时后,也可以从动脉内溶栓或机械取栓中获益。后循环卒中如何诊断?仔细询问病史仔细询问临床病史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