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症状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简希小验方九
TUhjnbcbe - 2021/9/6 14:49:00

01

今天,我们来讲讲“水逆”的事情。

就算不是星相学爱好者,简希也被这两年铺天盖地的“水逆人”,和同样铺天盖地的“水逆退散符”给洗脑了。

原来,如今这年头,大家都不流行问顺不顺,而是问最近有没有“水逆”了。

很好,听起来就很玄学,有种命运之子的感觉。

但是一开始,简希有点摸不着头脑:现在水逆证这么多么?大家三天两头尿不出来么???

嗯,此“水逆”非彼“水逆”。

让我介绍一下,中医界的“水逆”大师:张仲景。

大师在起名字方面,一向是走在时代的前沿。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

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名曰水逆。

《伤寒论》依旧贴近临床,也依旧惜字如金。

这则条文,很形象的描述了一个有外感病发热,同时伴有体内水液代谢障碍的病例。

水液代谢障碍,意味着身体内的水液循环,已经不走寻常路了。

该喝下去的,恶心作呕;该尿出去的,憋不出来;该汗出来的,毛孔紧闭。

这无处安放的水之魅力,窝在身体里,就坏菜了。有的从旱道出来了,天天拉稀;有的从食道出来了,喝不下还吐;有的就堆积在体内,阻碍正常的生理代谢,增加人体负担,走起路来晃晃悠悠,像喜之郎果冻。

这就是水逆啊。

怎么办呢?张仲景的水逆退散符,就是五苓散。

五苓散(汤)

猪苓12克,泽泻15克,茯苓12克,桂枝9克,白术12克

服药后,频饮热水,微微汗出为宜。

*煌老师总结的非常到位:

本方功能改善人体内的高渗性水液潴留状态。

该状态的形成,多与使用抗生素、激素、保健品、化疗药以及饮食太肥美、长期大量饮酒、滥用味精等食品添加剂有关;也与免疫功能紊乱、病*感染等有关。

最终,导致了一种体内脂肪、血糖、尿酸等体液类物质代谢不全的“水逆”状况。

应用本方的条件是:患者的消化道吸收功能低下,或胃肠内停水,或呕吐,或腹泻。

而此时,五苓散就是体腔积液的清除剂,服药后,小便通畅是其起效的标志。

这大大扩宽了我们在临床上使用五苓散的思路。

也可以说,一步到位让我们了解到,在人体内,什么症状属于“水逆”的范畴。

比如说,以呕吐,尤其是饮水即吐为“水逆”的。

如酒后呕吐、急性胃肠炎呕吐、妊娠呕吐、新生儿呕吐、溺水后呕吐等多种情况,都有使用五苓散的可能。

以腹泻,泻下水多为“水逆”的。

如胃肠型感冒、急慢性胃炎、急性肠炎、流感腹泻、消化不良、脂肪肝、婴幼儿腹泻、季节性腹泻等,也有使用五苓散的可能。

以口渴,伴有小便不爽利为“水逆”的。

如很多人,口眼干涩,却同时伴有脸部浮肿、大便不成形、小便次数多,每次小便量不大的症状。就可以使用五苓散。

以体液代谢障碍类疾病为“水逆”的。

如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痛风等疾病,只要伴有口渴或黏腻,小便不畅,或恶心感,就可以考虑使用五苓散。

以局部组织渗出或水肿为“水逆”的。

如水痘、渗出性湿疹,水泡样湿疹等皮肤病;或青光眼(眼压大疼痛),急性视乳头水肿等眼病,都有使用五苓散的机会。

以体腔内积液为“水逆”的。

如肝硬化腹水、心包积液、脑积水、关节腔积液、胸腔积液、尿潴留、盆腔积液、肾积水、鞘膜积液、羊水过多等疾病,也可以考虑使用五苓散的可能。

*煌老师归纳的特别到位,五苓散这张“水逆退散符”,几乎囊括了人体水液代谢障碍的每一个方面,专治各种水类型的不服。

五苓散是简希在临床上使用极多的小验方,从新生儿到百岁老人,只要有“水逆”的指征,都能够收到良好的疗效。

另外,想使用五苓散来减肥的朋友们,可以尝试一下。特别适合那种肉乎乎,软泡泡的肥胖,嗯,就是喜之郎那种,有效果的!网上还有方便患者服用的丸剂。

不过,还是要记得老张的医嘱:用药后,频繁的多喝热水,帮助水液从汗及小便中排出。

02

继续下一张小验方。

抑肝散

白术9克,茯苓9克,当归6克,川芎6克,钩藤6克,柴胡6克,甘草3克。

功能舒肝扶脾。解除异常的紧张状态,包括精神紧张、神经过度兴奋,肌肉不放松或轻微颤动。

说完了“水逆”,我们来看看“木郁”。

“水逆”是人的体液代谢异常,产生的一系列病理状态;那么“木郁”,则代表着人的精神神经状态异常,常表现为焦虑、烦躁、敏感或紧张,总之是一种不放松的状态。

在中医理论中,“肝系统”的功能,除了发挥现代医学中,肝脏的生理功能以外,还负责协调精神和神经稳定。

一旦“肝系统”的工作出现问题,很有可能表现为精神和神经状态的紧张和兴奋。

精神状态的异常,我们常可以自行察觉。

比如说感觉到情绪波动大,烦躁,没有耐心,易怒,因为一点小事不顺,就不依不饶很久,甚至影响到自己的食欲、睡眠,难以释怀。

神经状态的异常,我们普通人的感知,就较为迟钝和隐秘。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现象来进行关联。

比如说,一旦紧张,随着情绪的压抑以外,可能还伴有瞳孔收缩,肌肉绷紧,手指紧握,头部、手心或身体的出汗??;

一旦愤怒或激动,随着情绪的高亢,也会伴有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手指轻颤??;

一旦悲伤或抑郁,随着情绪的低落,会伴有胃肠道蠕动、性欲、物欲的减弱,有自觉身体发冷的感觉??。

这些身体上的变化,都是由神经控制的,而不是我们的大脑。

每当我们的精神发生异常波动,这些神经就会在第一时间随之而动,对身体进行一系列“下意识”的操控。

反之,如果一个人的神经控制出现异常,也会因此影响到他的精神状况,联动出现情绪波动。

搞清楚中医“肝系统”的功能,就大致能理解我们常说的“肝郁”、“木郁”、“大动肝火”、“肝肠寸断”等词汇背后隐藏的生理变化了。

那么,“抑肝散”的名称,就很好理解了。

顾名思义,是用来平复过度精神波动,缓和过度神经冲动的方剂。

抑肝散的用药量不大,本方来源于明代,薛铠的《保婴撮要》。一开始,是用于儿童的。

这种“木郁”的孩子,往往表现出过于兴奋,易于激动,情绪波动大,哭闹多,注意力不集中,有小动作习惯(如抠手指、抖腿等),身形瘦小,吃饭难。

有的孩子睡不踏实,或在夜间出现磨牙、说梦话,频繁尿床;也有的孩子会伴随面部、眼眶小肌肉无意识抽动、颤动。

这种面貌的孩子,不能简单的定义为“熊孩子”,太淘气,而是要分析一下,在体质上,是否存在明显的“木郁”状况。静下心来想一想,生活中这类的孩子,还是很多的。

同样的情况,也会出现在很多成年人的身上,但表现得更复杂和隐匿。

比如说本篇的插图,是对“路怒症”的一种夸张的表现,这种过激的情绪波动,是需要认真分析的。

很多症状的产生,和社会、家庭因素有密切的关联。如工作压力,家庭矛盾等。

因此抑肝散的使用,十分广泛。最重要的是搞清楚对方真实的心理和情绪状况,与“木郁”进行比对。

方子不大,但辨别准确的使用,颇有四两拨千斤的妙处。

简希医话

灯下读书心中问道

简希医话

1
查看完整版本: 简希小验方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