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国内外均发表了与TORCH感染相关的临床实践指南,但仍有内容需要加以补充和明确。国内部分专家就TORCH感染筛查、诊断及干预的临床路径进行了专题研讨,达成共识如下:(1)不是所有的TORCH病原体都需要孕前或孕期筛查;对围孕期妇女不需要进行单纯疱疹病*抗体分型检测,若无临床症状,不需要等待其IgM抗体转阴再妊娠。(2)检测TORCH-IgM、IgG抗体时应采用定量技术,保存检测过的剩余血清样本对可能的后续诊断有不可替代的参考价值。(3)不能依据血清学筛查阳性结果而做出终止妊娠的决定。(4)重视对巨细胞病*再次感染的孕期监测。(5)慎重使用介入性产前诊断技术,在确认孕期TORCH感染的5~7周并可见胎儿影像学异常后,孕18周后采取羊水标本进行病原体DNA或RNA的检测,可以结合脐血样本的IgM抗体检测进行产前诊断;超声及MRI检查有助于评估宫内感染的胎儿预后。(6)注意孕妇和胎儿的弓形虫感染治疗方法不同。(7)胎儿非免疫性水肿或不明原因胎死宫内的孕妇需要检测微小病*B19抗体状态,对确诊贫血的存活胎儿有微小病*B19宫内感染时,可给予宫内输血治疗。
关键词:妊娠:巨细胞病*;单纯疱疹病*;风疹病*;弓形虫
在围产学界通常将弓形虫(TOX)、风疹病*(RV)、巨细胞病*(CMV)、单纯疱疹病*(HSV)以及其他病原体(如微小病*B19)合并简称为TORCH。其宫内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和出生缺陷的相关性早有报道[1-2]。最近巴西爆发的寨卡病*(Zikavirus)宫内感染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再次引起了全球对宫内感染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