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症状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03岁宝宝过度喂养,5大症状4大改善
TUhjnbcbe - 2021/6/4 0:53:00
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60318/4792768.html
粉哥导读:虽然疫情还在继续,但这并不影响家人团聚共度中国年,奶粉智库在这里预祝大家新年快乐,希望全天下的宝宝一年更比一年壮!但要特别注意:在欢乐的节日期间家家户户都大鱼大肉,非常容易造成宝宝过度喂养,该怎么办呢?今天就为大家解答。

过度喂养的5大症状

1.经常性吐奶、溢奶

宝宝吐奶、溢奶都属于常见现象,可能因为喝奶太急、哭闹,也可能因为新生儿特殊的生理结构而吐奶/溢奶,但是这些都是短暂的。如果宝宝长期出现吐奶/溢奶,那么妈妈们就要警惕是否过度喂养了。

2.经常性肠胀气

如果家长们发现宝宝肚子总是鼓鼓的,并且很易哭闹大叫,双腿不安分,喜欢乱蹬,这很可能是肠胀气的表现,而引发肠胀气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度喂养导致宝宝积食。

3.大小便异常

妈妈们可以根据宝宝的便便情况:颜色、性状、次数、气味等来推断其健康状况。如果宝宝便便次数增多,而且呈现水样便,并伴有泡沫和酸臭味,很有可能是过度喂养导致的。

4.体重增长过快

身高体重能直接反应宝宝对于食物的消化吸收情况,但婴幼儿身高体重的增长都是有衡量标准的。如果一段时间内,宝宝体重出现大幅的飙升而身高不长,对宝宝健康是不利的,妈妈就要警惕宝宝是否出现过度喂养了。

5.食欲下降

婴幼儿抗拒或者用手推开食物是其表达“自己已经吃饱了”的重要方式,如果在喂养宝宝时,长时间出现拒绝喝奶、奶量大减(明显不如从前)的情况,很可能是辅食喂养过度了。此时如果不给宝宝消食导滞、促消化,则容易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宝宝过度喂养了怎么办?

1.做按摩操

按摩宝宝的背部。让宝宝以一个舒适的姿势趴着,妈妈用手指顺着宝宝的脊柱两侧轻轻按摩,一下一下地捏,按照从上到下再到上的顺序循环,每天重复三次到五次。

(图片来源于网络)

按摩宝宝的腹部。宝宝积食的时候,妈妈可以用手掌根部在宝宝的肚脐周围顺时针慢慢按摩,也能缓解宝宝积食的症状。

(图片来源于网络)

2.帮助宝宝活动

宝宝已经出现过度喂养症状了,家长们要多陪宝宝玩耍,通过增加宝宝活动量来消耗能量、促进消化。

3.吃点益生菌

为了尽快帮宝宝缓解过度喂养的不适,可以适当给宝宝吃点益生菌,通过有益菌来调节宝宝肠道菌群的平衡,帮助宝宝尽快消化。

4.及时就医

如果以上方法没有什么用,宝宝还是哭闹难受;或者由于长期过度喂养,宝宝的身体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如体重增长异常,则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借助药物帮宝宝恢复健康。

如何预防过度喂养?

0-6月龄宝宝

控制奶量:春节期间正常饮奶不易导致过度喂养,但家长们要仔细观察宝宝的喝奶信号,进行按需喂养,但按需喂养≠按哭喂养,不要宝宝一哭就喂奶。

正确冲调:将奶粉的奶液浓度冲的过高,会导致能量和营养素超标,造成过度喂养,所以要按照奶粉罐上的冲调比例进行冲调。

避免过早引入固体食物:宝宝满6月龄才能开始添加辅食。

6-12月龄宝宝

保证奶量和辅食均衡:虽然满6个月后辅食逐渐添加,奶量有所回落,但奶仍是宝宝主要的食物,所以不要喧宾夺主,给宝宝喂太多辅食,更不要喂“大人饭”。

辅食性状和质地与宝宝出牙状况、月龄等相符:《WST-婴幼儿辅食添加营养指南》对于辅食添加的性状质地做出了相应指导:“随着婴幼儿口腔及胃肠等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发育,辅食性状和质地应由稀到稠、由细到粗。”

1-3岁宝宝

避免吃太杂:尽管1-3岁以家庭饮食为主、奶为辅,但是婴幼儿的肠胃发育仍不完全,且面对大家投递的食物又“来者不拒”,所以,家长们要把关宝宝的食物,避免宝宝吃太多太杂的东西。

避免喂“大人饭”:春节期间难免走亲访友,但要特别注意不要因为孩子吃家庭饮食多了就可以随便吃“大人饭”,大人觉得好吃的食物可能重油重盐,极易加重宝宝口味,埋下过度喂养的隐患。

过度喂养的危害大,轻则导致超重甚至肥胖,重则造成宝宝脂肪肝、高血压,甚至Ⅱ型糖尿病。所以在节假日期间,妈妈要谨慎对待亲朋好友的投食,要会识别过度喂养的信号,一旦发生过度喂养要知道如何帮助宝宝缓解并及时纠正喂养方式,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比奶粉,查品牌,看评测,上奶粉智库!
1
查看完整版本: 03岁宝宝过度喂养,5大症状4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