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阿尔兹海默症
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这一疾病的命名由来:年德国神经病理学家阿尔茨海默首次报告了一例具有进行性痴呆表现的51岁女性患者的病例,此后在年这种病便命名为阿尔茨海默症。
这是一种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具体在生活中会表现出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能力损害、抽象思维和计算力损害、人格和行为改变等。是神经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痴呆症,也是老年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此病患病率也随之增长,年龄每增加6.1岁,患病率升高一倍,85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可高达20%-30%,目前我国已有老年痴呆患者万人之多,占世界总病例数的四分之一,而且每年平均有30万新发病例。其中女性较男性多发。
然而尽管科学、医学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仍未明确该病病因,也尚未找出根治该病的方法。但研究表明:年龄、阳性家族史、唐氏综合征、性别、慢性病史(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胆固醇、帕金森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抽烟、喝酒、缺乏运动、人际交往等)、低教育水平(低于高中教育水平)、既往外伤史等因素都有可能增加患病机率。
阿尔兹海默症不同疾病阶段的区别主要在于其记忆力下降程度及生活能力大有不同。初期表现为记忆的减退:忘记日常生活事宜和物品名称,找不到回家的路,面对生疏、复杂的事物容易出现厌倦等消极状态等。疾病中期则在前期病态加重基础上出现原来掌握的知识、技巧能力减退,计算力下降,甚至出现癫痫,有明显的精神异常、性格改变差大、出现明显人格改变,会做出丧失羞耻感(随时大小便等)行为。后期则会丧失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吃饭、穿衣、如厕等),丧失言语能力、喜怒无常,丧失交际能力,终日卧床,出现四肢僵硬甚至瘫痪。最终并发全身疾病,多死于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压疮等并发生。阿尔兹海默症病程一般病程为5-10年,少数患者可存活10年或更长时间。目前虽无特效药治愈大部分该病,但我们可以联合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生活中用心护理来减轻患者疾病症状和病情的发展进程。
面对该病我们应该注意的一些基本问题有哪些?
1.大部分人在得知患有该疾病基本不能治愈便消极处理、放弃听从医嘱,不配合治疗、甚至不就医,认为是只是衰老的过程。
这种想法实际上影响了相当部分的可逆性的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治疗。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表示,在患有阿尔兹海默症患者中,还有一部分是由于脑血管病、代谢性疾病、营养不良性疾病、脑积水等造成的,在这些疾病中,部分病因是可以纠正的,通过治疗相应慢性疾病,有效减轻、甚至逆转痴呆症状。所以一旦发现家中老人有疾病相关症状,一定尽早就医,早期干预,很大程度上可延缓病情发展。
2.阿尔兹海默症能提前预测吗?
此病临床症状之前15年甚至20年左右,其患者大脑内便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比如一种有*性的蛋白,又称β淀粉样蛋白(Aβ),就在脑组织内蓄积。同时,其脑脊液内的
Aβ显著减少,异常磷酸化的tau蛋白增多,这些检查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特异性检查。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检测脑脊液内的Aβ或者异常磷酸化的tau蛋白,或者使用PET检测脑内Aβ沉积的情况,来提前数年预测是否存在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
3.睡眠不好,会引起阿尔兹海默症?
良好的睡眠对于人们恢复体力有很好的帮助,近来研究表明,睡眠后大脑内部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即小胶质细胞等细胞体积变小,脑内血流减少,给出的空间被脑脊液大量充盈,通过大量的脑脊液循环,可清理脑内产生的众多废物,例如引起阿尔茨海默病的关键致病因素---β淀粉样蛋白。所以,睡眠质量过差的人同睡眠质量较好的人对比下,大脑内往往会累积较多与阿尔茨海默病有关的有*的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从而导致痴呆的发生。
4.有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家庭应该注意什么?
首先要做到早发现、早就医、早治疗。其次,家庭环境设置首先要以安全为先,很多患者发展后期无法正确使用很多家用电器(天然气灶火关小而未关闭)造成火灾等隐患。所以早期可以在必要用品上用便条写明使用方法,较复杂用物远离在患者视线。在此基础上,家庭布置以其熟悉、简单、温馨为特点,房间摆放他们喜欢的旧物以增加安全感。疾病中期在他们常随身携带的物品、衣服上设置紧急联系人(通讯方式),并专门为他们做一个名牌(标明具体家庭住址),要求他们任何时候都要带在身上,这种习惯需要在发病早期时就开始培养。
其次,患者家属需要做好家庭成员分工,全家共同承担患者生活护理,要认识到陪护患者生活是一个长期事件,家属要懂得调节成员之间的情绪、压力,以便更好、持续照护患者。此外,家属应与专业人士紧密联系,接受专业人士指导,才能解决很多棘手问题。对于患者中后期患者精神症状加重,情绪、行为异常等问题要有足够心理准备,有耐心、有爱心细致入微地照顾患者。
《寒山拾得对问录》记录了一段很经典的对话。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说:“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年轻时看这段话,觉得拾得大师的话太过于软弱,可是年纪越大越能感受到这段话的大智慧。
内心的安宁,是需要岁月的磨砺和沉淀的。
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也越来越成熟,平添了几分从容、淡然;生活的艰辛与磨砺,使我们不得不学会从容、学会释怀,从而使内心变得更加安宁。
真正的富有,就是你内心的安宁。
何为内心的安宁?
陆游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乐观豁达,就是内心安宁。
中国古代诗坛的长寿冠*当属享年85岁的陆游,而他的长寿秘诀就是豁达。
有一次他家里房屋上的瓦被狂风掀掉,墙壁被大雨淋湿快要塌了,家中无米无粮揭不开锅,如此凄凉的场景,普通人早就忧郁了。
可他没有因此发愁,反而当即作诗一首“昨夕风掀屋,今朝雨淋墙,虽知柴米贵,不废野歌长。”
人的一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困难,但区别在于你用怎样的心态去对待它。
乐观豁达的人总是很快就走出挫折,平复心境,并从中领悟到一些东西。而悲观消极的人往往会深陷在挫折中,惶惶不可终日。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不管是阳光灿烂,还是聚散无常,一份好心情,是人生唯一不能被剥夺的财富。
把握好每天的生活,照顾好独一无二的身体,就是最好的珍惜。
得之坦然,失之泰然,随性而往,随遇而安,一切随缘,是最豁达而明智的人生态度。
何为内心的安宁?
孟郊说,“君子量不及,胸吞百川流”,胸怀宽广就是内心安宁。
秋天的月亮像一轮明镜辉映四方,才子佳人欣喜地对月欣赏,吟诗作赋,盗贼却讨厌它,怕照出了他们丑恶的行径。
春雨贵如油,农夫因为它滋润了庄稼,而喜爱它,行路的人却因为春雨使道路泥泞难行而嫌恶它。
你人再好,不是每个人都会喜欢你,有人羡慕你,也有人讨厌你;有人嫉妒你,也有人看不起你。
面对他人的偏见,何必生气呢?还不如吃顿好饭出去散散心,将那些话抛在脑后,生活如此美好,没必要为一些闲人浪费自己的心情。
?????????????????????????????????????????????????????????????????????????????????????????????????????????????????????????????????????????????????????????????????????????????????????????????????????????????????????????????????????????????????????????????????????????????????????????????????????????????????????????????????????????????????????????????????????????????????????????????????????????????????????????????????????????????????????????????????????????????????????????????????????????????????????????????????????????????????????????????????????????????????????????????????????????????????????????????????????????????????????????????????????????????????????????????????修一颗静心,才能冷眼旁观看待问题。敛一些脾气,才能从容不迫和人往来。
如果你总是在意别人的看法,那么你的生活就像条内裤,别人放什么屁你都兜着。
用微笑去面对生活,用真情去书写人生。欣赏别人是一种境界;善待别人是一种胸怀;人的一生中除了遇到开心快乐的事,也是会遇到伤心难过的事。
心胸放宽一点,你也许就能找回最简单的快乐和内心的安宁。
何为内心的安宁?
陶渊明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淡泊名利就是内心安宁。
陶渊明中年后的人生并不顺利,但他身在田园,心灵洒脱,在俗世中保持着淡然的态度。
一生为争名夺利所累,实在是本末倒置。
《老子》曰:“夫唯不争,故天下末能与之争”。
第一,不与俗人争利。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争名夺利是小人所擅长的,争不过,也别去争。
第二,不与闲人争气。你和别人争执某个话题,你争输了,很丢面子,生气又伤身;你争赢了,看似高兴,实则是失去了一个朋友,甚至埋下了祸根,最终还是输了。
纠缠于那些没意义的争论,伤了别人,气了自己,何苦来哉?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每个人都只不过是是一个来去匆匆的过客。名和利都是过眼烟云,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淡泊是一种本色,一种选择,一种风范,一种追求。淡泊明志,使人领略和感悟人生;宁静致远,让人心静如水胸襟开阔。
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