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是我心中的白衣天使;我的康复离不开你们,昏迷时,你们的呼唤叫醒我,走路时,你们的双手搀扶我,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感谢你们,可爱的天使!已经康复的患者冯某高兴的说道.”
年5月底一个夜晚,已是凌晨1:00多,南阳医专二附院内一科的电话铃声响起,打破了这个寂静的夜。
内一科值班主治医生王晓林,和往常一样在科室值班、由于科室病人最近日渐增多,这时的王晓林医生还在书写病历,突然接到急诊科刘耀文医生电话指令;一急性脑出血患者,送入ICU重症监护室。请求紧急抢救治疗...
王晓林主治医生接到电话,紧急赶到二楼ICU重症监护室,对患者的家属进行了详细的询问:患者冯某,男性,85岁,已头晕、呕吐4小时,平时血压近/mmHg,因无不适,患者未服用降压药。和接诊医生刘耀文交流得知,患者5分钟前行头颅CT检查右侧小脑出血约40ml。这时的王晓林医生心里明白,小脑出血大于10ml即有手术指证,出血量40毫升如不采取手术治疗极易形成脑疝、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引起死亡,这么高的血压随时仍可能继续出血。
王晓林医生快速给予病人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压相关处理,后即与患者家属沟通治疗方案的选择问题。王晓林主治医师详细告知了再次出血风险、脑疝、急性梗阻性脑积水、中枢性发热、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坠积性肺炎等、脑心综合征等并发症均有很大可能在患者身上出现,每一个问题都可能引发致命性影响。但患者家属考虑患者高龄因素,拒绝手术治疗,要求内科保守治疗。
治疗前CT显示
经过ICU团队五天四夜的持续奋战,患者右侧小脑出血破入脑室、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的量未再增多,病情好转,顺利撤离ICU。就在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时,患者又反复出现高热、昏迷。且陆续出现肺部感染、脑心综合征、应激性消化道溃疡等并发症,患者病情瞬息数变,稍有不慎,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多次下达病危通知。在针对性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控制……命虽然被救回,可后面还有重重关卡需要闯。
在这期间,南阳医专二附院副院长兼内一科主任、神经内科专家王万群院长,高度重视,在长达一月余的救治中,多次组织科室疑难病历讨论、多学科会诊、电话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率领的医生救治团队和罗凯楠护士长组织的优秀护理团队力保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和护理,一步步摆脱了死神的追赶,逐渐好转稳定下来。闯过重重关卡,于近日康复出院。
治疗后CT显示
出院那天,患者子女紧紧握着王院长和王晓林医生的手,看着已经康复的老父亲,一个一米八几的汉子流下了眼泪,泣不成声,无法言语。对王院长和王晓林医生及全科医护人员的感谢之情溢于言表。回想起这一个多月的日日夜夜,多次认为已无希望。但你们仍不抛弃、不放弃。这次老父亲能这么快的恢复完全离不你们开内一科全体医护人员的悉心照顾,真的太感谢你们了。住院期间,让我亲身感受到内一科医生有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让我亲眼看到医务人员的工作是多么的辛苦,医院,无论是医生病情的诊治,还是患者在生活和心理上的护理,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从医10余年来,这个患者出血量这么多,年龄这么大,能恢复这么好的效果,实属不易。”王晓林医生说。”
最后,王院长提醒广大市民:夏季,是脑出血高发期,当气温升高至33℃时,脑出血的危险性将明显上升,且气温愈高危险性愈大。因为气温升高,会导致人们出汗增多、血液变稠、血流阻力加大和心率加快,造成对脑部小动脉壁的压力增大,特别是在老年人身上。脑出血起病急,患者平时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所以患者及其家属要留意一些“警示信号”,比如一侧的肢体突然麻木、无力或瘫痪,这时患者常会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跌倒,或手中的物品突然掉地;同时,患者还会口角歪斜、流口水、语言含糊不清或失语,有的还有头痛、呕吐、视觉模糊、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高血压患者定时定量的服药是预防脑出血的重要一环,尽量避免随意减少用量、随意更改时间,避免将几次的药一次性服完:在饮食上注意,低盐低脂,戒烟限酒。适当运动、保持良好心态,悲喜勿过,避免情绪激动。
内一科(脑病科)是我院重点科室,河南省特色中医专科,河南省中医临床先进集体,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病房。我科现拥有医护人员17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硕士学历4人,市学术带头人2人,省中医高级人才1人,已形成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运用现代医学的动、静脉溶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脑脊液置换等先进技术,结合传统医学的中医辩证施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常用于脑出血、脑栓塞、卒中等脑科疾病,具有病程短、恢复快、后遗症少的优点。对中风后遗症、痴呆、帕金森氏病周围神经病变,顽固性神经病、眩晕等疑难顽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科室治愈了上百例被省市知名专家确认无任何生存希望的急危重病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如:重症脑出血,出血量达多ml的病人,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病人,大面积脑梗塞的病人,多发性神经炎的病人,心脏骤停70多分钟的病人等等,受到了同行赞誉和省市多家媒体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