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症状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依字行腔随堂笔记第九讲特殊字的唱法
TUhjnbcbe - 2025/2/18 17:27:00
白癜风哪里可以根治 http://www.bcpianos.com/

我们中国有很多字与平时一般字的唱法有时是不一样,在某种场景它会出现两种唱法,今天我们重点讲解这四个经常出现的字的唱法,他们分别是“的”、“谁”、“了”、"着"。

一,助词:的de或者di。

白勺“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用到语气助词。如:你的,他的,红的,白的,稀罕的,憎恨的……

它有两个读音de或者di。我们平常说话时用de比较多,用di比较少,除了特别的时候如:目的mudi。而我们歌唱的时候就不一样了,歌唱时的美声唱法大多时候用di。

意大利美声唱法是在上个世纪20年代末传到中国的。其语言体系里a、e、i、o、u包含了它们语音里唱字的所有元素,按他们发音体系唱“给贝拉罗莎”就如口中舌头自然溜达般直接就出来了,是没有问题的,但用这样的发音体系直接唱中国字就会有问题。因为不同语系,不同语俗其发音咬字的方式方法是不同的。

意大利美声唱法在传入中时,第一批中国的歌唱家要唱中国的汉字就只有一个办法,借鉴戏曲!我们听京剧,尤其是传统戏曲,包括现代戏在内,在京剧里的词里有听过唱“的de”的吗?都唱的是di,是吧!如:

qiongrendihaizi

穷人的孩子……

wojiadibiaoshushuyeshubuqing

我家的表叔,数也数不清

因为第一批以意大利美声发音为唱歌基础的中国歌唱家借鉴的是戏曲,自然唱的也是的di,所以,你在任何地方唱的歌词为:的di,都不为错。但是在最近20多年时间因为受通俗唱法的影响,逐渐有人唱:的de。

那么,在什么地方将的字唱成de?

只要是与助词“的”相邻的两个字!即:位于“的”字前后的两个字发音含一七辙时就可以唱成de,其余都唱成di。

汉文化戏曲发音系统有十三辙语音系统,也称十三道大辙,是音节术语,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音节中的韵母。十三辙的名目是发花、坡梭、乜斜(miēxie)、一七、姑苏、怀来、灰堆、遥条、由求、言前、人辰、江阳、中东。十三辙中每一辙的名目不过是符合这一辙的两个代表字,并没有其他的意义,所以同样也可以用这一辙的其他字来代表该辙,如“坡梭辙”也可以叫做“婆娑辙”,“言前辙”也可以称作“天仙辙”或“三千辙”。

什么又叫一七辙?顾名思义,所谓一七辙就是这个汉字的韵母出现的是i或者ü。如:兄弟xiongdi,妻子qizi,义女yinü等等,助词“的”就可以唱成de。注意:可以不是必须,若要唱成di也是准确的,只是助词“的”相邻的两个字,出现一七辙时可以唱成de或者的de四声更好听。

请跟我唱:

zainayaoyuandedifang

在那遥远的地方……

这句歌词为什么出现一七辙就可以唱成“的de”或者的de四声?

因为前面一个白勺的,后面一个地方的地,若唱不好或者说若把助词“的”直接唱成di,就会出现两个频率,音调,高度一致且发音近似相同的di,一并发出后声音如车子的汽笛声“嘀嘀”。就不能分辨出谁是助词“的”,谁是名词地方里的地di,若无法顺利完成发音中的断字,就突出不了重点词“地方”在本句中的意义。

遇到这种情况要怎么操作?

发相同音节时前面一个“的di”需要由舌尖轻轻弹出一个微微变音了的音节die,并采取短促发声的方法完成一带而过的助力作用,而后面跟着的“地di”该怎么唱就怎么唱,就恰当很多。当然,若唱“的de”也应采取短促音,这歌自然就灵动起来。

再来一个例子,请大家跟着唱:

zuimeidenüren

最美的女人

这里助词“的”唱de就比die好听,有亲昵感,欣赏中透出甜美,爱慕的味道。

大家注意:遇到这样的情况就不能唱“的di”。

kaixindiluoguqiaochunianniandexiqin

开心的锣鼓敲出年年的喜庆

因为这句歌词写的时候,本生就违背了正常的普通话汉语言自然发音规律。我们在正常运用普通话说“的”的时候,都是以助词的形式存在的。如:你的,他的,红的,白的,稀罕的,憎恨的……

而正常助词发音特征是短促,轻巧着力。即:附点音符后面采取一带而过。发音时只需一带而过,是不会当作重音结构去突出,去强化这个字本生的存在性的。可以说这里“的”有点把它当作重头棒的西方似语言结构在处理。即:“b动词”运用。

大家都知道,学习英语的路上凡是句子由两种基本结构组成,一个就是以非实义动词为间架结构的表述说明语即:谁是啥?例如:whoisthis?翻译:这是谁?一个就是以实义动词为主的主谓结构+(其它)即:谁干啥?例如:Ilaveyou!翻译:我爱你!

而这歌词写法是采取“逆行周易”的方式,将语气助词“的”西化运用。它具有以非实义动词为间架结构的表述说明语的构建特征,突出重点词“锣鼓的什么?——锣鼓的喜庆!”。所以在重拍上出现的白勺“的”,摇身一变,变成了西式(B动词)做了“是am,is,are”的转换代名词。用来强调,来表示说明“锣鼓喜庆”这个特点。用时一定要唱成de,不能唱成di。若唱成di,会因声调为四声发音时语气迅速往下滑,唱出来的歌声其表现力就变得轻飘飘的,失去了正式推出并强调“锣鼓喜庆”两词的真实感。

总结:与助词“的”相邻的两个字遇见一七辙时就可以唱成de,其余都唱成di。或者全部唱成di都是没有问题的。

二:“谁?shui或者shei”疑问代词。

在前面依字行腔里我们讲过的拾遗补缺,要在拼音结构上加e,变成shuei才发音正确。注意:谁,书面语唱shuei口头语唱shei。

例1:shueibuaizijidemuqin《祖国慈祥啊母亲》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书面用语)

这首歌的歌词是一首文学含金量非常高的赞美诗词,表达的情感是非常庄重的。所采取的唱词就该用书面用语“谁shuei”,如果你把它唱成“谁shei不爱”也没人说你错了,只是相对不怎么好听。因为这样唱出来的声音,听起来给人的感觉单薄很多,是缺失庄重的。“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这句话虽然寥寥几个字,却表达了全世界华人的赤子之心。所以它是一首伟大的赞美诗!不是开玩笑说出的一句话,更不是随随便便的一句口语,所以这个地方需用“谁shuei”。

例2:

yipianwangyangdoubujian,zhixiangshueiibian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毛泽东写的一首词《浪淘沙·北戴河》有很多版本的音乐编排,是好几部关于毛主席电视剧里的开篇曲。里面有一句话“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这里的“谁”也是要唱成shuei的。《浪淘沙·北戴河》它是非常博大的宏伟诗篇,特有张力,气势恢宏,有着气吞山河之势,词里每一个字都有着撼动人心的磅礴之美。若唱成“谁shei”词义就轻很多,如在说悄悄话,或者是随意而出的一种口水话,就无力得多,是不好听的。

那么,口头语又有哪些案例呢?

例3:weileshei,nishishei

为了谁,你是谁?

这样的歌词表达是亲切唠嗑,有与对方问话“亲昵”感!

例四:

sheibushuozajiaxianghao,deeryaaiyuo

谁不说咱家乡好,得儿呀哎哟

歌词一出来画面感特立体……

一山东大妞,大红袄子青蓝裤头,两手摆弄着胸前的麻花辫儿,头顶的红头绳红艳艳的,称着小姑娘的红脸蛋,绢秀可爱。刚解放,看见解放军来了,甩开嗓子开始唱歌家乡美。

这里的“谁shei不说”就变得很有亲和力,甜美沁润起来。

同理,以上的处理技巧与普通话朗诵是通用的!即:“谁?”书面语唱“shuei”口头语唱“shei”。

三:助词“了”的唱法。

“了”比八分音符(含)时值长的唱liao,短的唱le。即:

1,比八分音符长(含八分音符)要唱“了liao”。,

2,短于八分音符的要唱“了le”,

3,尤其是出现在附点音符后面的“了”更要唱成le。

“以字行腔”本生是一种学文,我们要研究学问就是要对每一个研究对象作出严谨的,可靠的,真实可践行的科学分析,总结出与语音源头相符合的准确规律,并在相关语境中将它运用好。

我们来践行“了”字的两种处理方式。

(一)比八分音符长(包含八分音符)要唱“了”liao。

请跟我唱:

例一:xibiandetaiyangkuaiyaoluoshanliao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

这里末位置的“了”唱下来是作为“二分音符”来发音的,远远超过了八分音的时值,这样唱有何效果呢?通过声音就直接描绘出了夏季芦苇荡上金色的夕阳缓缓落下的样子。

夕阳披着霞浦,迎着夏风与黑暗交接,美丽的芦苇随风盈盈而舞,白絮在金色阳光里徐徐纷飞。天上的云彩镶着金边衬映水面,鹧鸪鸟,野鸭,青蛙欢鸣声此起彼伏,水面鱼儿游过,潋滟微波,溢彩纷纷。歌者坐在船头,情出自然,拿出心爱的冬不拉弹起动人的旋律,纵情歌唱起来。声音穿透芦苇荡飘向晚空,广阔,冗长,深情,美好,最后却又引申出黑暗即将来临的无限忧思。

若按:“了”le来处理,延长的字腹就是e,其发音口型直接由竖鸡蛋变成竖鸽子蛋,整整下滑2个阶梯,传进人的耳朵里就会觉得这个字的发音“怪怪的”。是唯一与前面描写芦苇荡的夏季场面不和谐的声响,像门缝里挤出的一个拐音,或者说“别扭音节”。

所以,这个时候还是要尊重中国汉字传统的原有的语音发声规律,借鉴戏曲的唱法,唱“了”liao,才对。

(二)“了”比八分音符时值短的(十六音符)就得唱“了”le。为何?唱“了”liao,它的拼音结构由四个元素组成,发音时不能做到瞬时完成;而唱“了”le,和着轻快的十六音符节奏,舌头一弹瞬间就愉悦清晰。轻而易举就完成口气助词的调压过渡。

例二:电影《战火中的青春》有一首歌《战斗进行曲》里的歌词,就能让这“了”的发音规则变得醒目异常。

wocahaolesanbaqiang(十六音符,了为le)

我擦好了三八枪,

zidanshangliaotang(八分音符,了为liao)

子弹上了膛,

wobeishanglezidanfeiya

我背上了子弹带呀,(十六音符,了为le)

xinyanlizhifayan,

心眼里直发痒。(八分音符)

四:助词“着”的唱法。

书面语唱“着zhuo”,“口头语唱着zhe”

nayitiannilazhuowodishou,rangwogennizhou

那一天你拉着我的手,让我跟你走

这是歌曲《把一切献给党》里面的第一句歌词。说的是党拉着我的手,让我跟党走。党,组织拉着“我的手”不是让其去旅游,去玩,是拉着“我的手”去打天下的。既然是去打仗,有可能就是生离死别,就有可能献出美好的青春与宝贵的生命。那么这一定是一个非常厚重的话题,用的就应是书面语,那么这个地方就该使用“着zhuo”。

我们的民兵阿曼都尔

披星戴月拉骆驼

驼着那军粮唱着那山歌……

tuozhenajunliangchangzhenashange

驼着那军粮唱着那山歌……

这首李双江创造的歌曲《拉着骆驼送军粮》,是上世纪70年代非常流行的歌曲。歌曲轻快,高亢。描述的就是:民兵阿曼都尔骑着骆驼唱着轻快的歌,送军粮时路上的场景。他属于口语表达,属于讲故事,说心思,在这里要唱成“着zhe”更贴切。

学会了这几个常用特殊字的唱法,“的”、“谁”、“了”、"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运用起来。运用其规则,对语言进行认真分析,唱出适合这个字的正确声音,让中国汉语音,符合自然的科学发音规律,变得好听好唱起来。

1
查看完整版本: 依字行腔随堂笔记第九讲特殊字的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