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唐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唐朝,国力强盛、国土辽阔,人民安居乐业。在同时期,唐朝文化也百花齐放。
唐朝时期的女子地位明显高于其他时期。女子可以可以外出活动,参加蹴鞠游戏和打马球这种运动量非常大的运动。
从唐朝时期的仕女图和历史文献记载中,我们发现唐朝的服饰文化亦是十分具有魅力的。服饰的类型繁多,同时唐朝服饰的颜色多有讲究,唐朝的服饰印花符号丰富,让人看后久久难忘。
《长安十二时辰》电视剧中唐朝官员的服装颜色格外鲜艳夺目。有红色、绿色、蓝色、紫色、黄色、青色等等,唐朝官员服装颜色是仅仅凭借喜好而随意设计的?官员身上佩戴的“金鱼袋”又是什么讲究?
同时唐朝时期服饰以及配饰上都印有十分精致独特的纹路,这些纹路一般是以某种植物为原型,但是又和该植物有所不同。
服饰中的花纹多有讲究,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一下唐朝服饰色彩学和唐朝纹路之特殊纹路“宝花纹”和“葡萄纹”。这是唐朝服饰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特殊符号。
一、唐朝服饰颜色代表了什么?
唐代从开国之初就非常重视官常服的制度建设,基本的原则就是按照品级来确定官常服的袍色以及相应的配饰形制。
当然,官常服的颜色的最终定型,也是在不断发展中的
我举两个例子,两者仅仅相差十年,其颜色也是有有一定调整的。
唐朝时期国力强盛,衣服流行鲜艳之色。在唐朝仕女图中可以看出唐朝女子服饰大多妍丽、色泽鲜艳。
作为身份的象征,唐朝官员的官服与唐朝的官员等级有很大关系。甚至明文规定官员应该着什么颜色的服饰。
唐朝时期官员等级和服装颜色在发生变化。同时在公元年对服装颜色做了进一步的细化规定。从贞观四年级是公元年开始,官服标配的紫绯袍色,代表身份是唐朝时期上层的高级官员。
同时唐朝时期服饰中有一项非常显眼和特殊的配饰“金鱼袋”。
金鱼袋中的“金”字并非是物质属性,并非代表用金子做出的袋子,价值连城,如果你是这样理解金鱼袋的,那么你就错误了。
“金鱼袋”虽然不是金子制作的,却是类似金子的颜色,所以这里的“金”代表的是颜色。
根据《唐会要》的记载,“天授二年八月二十日,左羽林大将军建昌王攸宁,赐紫金带。九月二十六日,除纳言,依旧著紫带金龟。借紫自此始也。”
唐高宗在永徽二年年五月敕,“开府仪同三司及京官文武职事四品、五品(以上),并给随身鱼。”鱼袋上附有鱼的符号,作为进出宫廷的一种凭证。而进出宫廷的一般只有在京的高级官员才有机会应召进入大内。后来,金鱼袋也被作为高级官员的身份象征。金鱼袋最开始从进出“大内”的凭证,转变为朝廷给高级官员的赏赐物品,由此也变成官员身份地位显贵的象征之物。
唐朝的服饰在色彩运用上,更加大胆前卫,思想也更加超前,远远超过前面朝代。服饰可以说绚丽多彩、华丽端庄、风格多样。唐朝的社会稳定发展、经济繁荣昌盛,对服饰方面也影响很大,盛唐时期服饰比初唐时期更加绚丽多彩。初唐时期以及唐朝后期服饰色彩明显要温和暗淡。社会越发达越开放,人的思想也更加开放,对事物的包容性也更强。
敦厚壁画,仕女图中初唐时期服饰测出主要由红色、绿色、灰色和棕色组成,服饰的整体色彩相对淡雅,服饰风格也较为保守。
例如在敦煌莫高窟第窟中一个仕女,竖着高高的发髻,身穿高腰宽摆长裙,服饰由绿色、灰褐色和橘黄色组成。服饰颜色相对单一、朴素。
盛唐时期的敦煌莫高窟中人的服饰设计明显更加华丽,色彩运用更加丰富,服饰造型也更加前卫。在盛唐时期的窟中,官员夫人身穿半壁团花裙子,主要色彩是鲜艳的红色、粉红色。夫人身后的女儿裙子是红色、绿色、黄色、白色,整体色彩非常绚丽夺目。尽显人物身份的华丽显贵。
在唐朝时期,服饰色彩被运用地淋漓尽致。同时,盛唐时期的服饰比其他时候设计更加前卫大胆,服饰色彩运用更加丰厚,同时唐朝服饰的图案设计也非常具有代表性,尤其是“宝花纹”。
二、唐朝服饰之宝花纹
服饰上的宝花纹以花为原型,一般取材自莲花、牡丹花、石榴花等。取材自植物的形象又不单单是植物形象,在植物形象中加工发挥,赋予其新的生命。
对植物的花型加以改造润色,使得呈现出一种美感和艺术感,服饰看起来优雅而不俗气,美丽而不浮夸。
宝花纹在艺术制作上逐渐发出成一种团圆形图案,通常是呈现出一种对称性的美感,所以宝花纹又称为“团花纹”。
宝花纹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宝花纹不仅仅应用于衣着服饰上,它的花型还被广泛运用于建筑行业、陶瓷瓦罐、金银器材等外部上。
为了更加具有专业性,我们对宝花纹的主框架结构的植物样式称之为“基瓣”,即是基础性的花瓣形状。当然不是所有的纹路的原型都是花卉。
在唐朝历史上,主要流行三种影响深远的基瓣,其一是由意云纹演化的“对勾瓣”,其二是石榴纹演变的“册卷瓣”,其三是牡丹纹演变的“云曲瓣”。这三种基瓣分别从天空中的云彩、地面的石榴花和牡丹花发展演化而来。
不同的历史时期,流行的花纹形状不一样。就如同现在每一年的流行色也不一样,服饰行业每年都会有一个导向型的流行元素。唐朝的不同时期,对于流行的基瓣也不一样。初唐时期,唐朝的服饰花纹保留了隋唐的一些风格。
隋朝时期流行忍冬纹,后面却有所颓废。唐朝初期流行石榴纹,到了盛唐时期,随着武则天当政,女子的身份地位也陡然升起,象征富贵与华丽的牡丹花备受人们追捧和喜爱,由牡丹花衍变而生的“云曲瓣”也成为社会上一种新的流行花纹。
穿着“云曲瓣”的服饰,亦是象征着富贵和华丽的身份地位,有钱的官家内卷们纷纷效仿。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之前流行的侧卷瓣和对勾瓣都不再流行,取而代之的就是牡丹纹衍化成的云曲瓣。
中唐时期,社会繁荣昌盛,人们多是因为生活富裕而稍微显得富态的身材,所以服饰的追求也是追求宽松舒适。宝花纹也是物尽其用。
唐朝后期,由于战争的原因,社会颓废,经济萧条,服饰行业也随之发展受阻,服饰中的印花形状也有所简化,印花数量也有所减少。
衣着服饰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人的身份和地位。自古至今,人靠衣装马靠鞍。一个出色华丽的服饰对一个人来说象征着他的权贵身份。
而衣服除了材质可以体现它的高贵之处,还有就是衣服的印花设计。宝花纹的结构越丰富越复杂,选择强烈对称和八方环绕的艺术手法,就愈加体现出衣服的价值所在。
衣服的价值不一般,身穿衣服的人的价值自然也就不一般。衣服在皇家贵族以及乡间富豪女眷们也是一种常见的攀比之物。
宝花纹是唐朝时期的非常显著的图案纹路,是结合着牡丹花。石榴花、莲花等花型的一种纹路。通常呈现强烈的对称美。图案丰富稳定,而且排列有序。唐朝时期服饰除了服饰以花为纹,还有一种非常特殊的以水果为纹型的样式,就是个人非常喜欢的葡萄纹。
三、唐朝服饰印花图案对现代服装的影响
唐朝的服装对现状的服装有深远影响。唐朝的花草植物纹比如上文重点讲到的“宝花纹”以及绚丽的色彩在当代也被广泛地运用。
唐朝的服装设计元素依旧是很多知名的设计师所青睐的对象,比如面临上印有象征着皇家的“龙凤图”、“凤戏牡丹”等具有中国元素的图案。
在第63届戛纳电影节红毯中范冰冰以一身“龙袍”现身。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更让全世界为之惊叹。服饰配色是皇家御用的黄色,搭配栩栩如生、腾空而上的飞龙,高端、大气。现在的工艺技术搭配传统的中国服饰设计使之既具有现在的流行之美又具有高端大气之感。
凤凰之形象非常吸引人,牡丹颜色鲜艳夺目,与服饰的底色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
服饰的设计理念在逐渐突破更新,单纯的平面服饰转变为立体构造。立体图案比平面服饰更加具有视觉效果。三维立体,凤凰花开,犹如花开于衣服纸上。望之有形象,触之有感觉。精致的服装设计更加倾向于传统设计。
唐朝的服装设计理念不再是单纯的平面设计。立体剪裁将服装上的动植物形象赋予了立体色彩。让服装不再是单纯的平面图案,而是富有动感和立体色彩,更加饱满和绚丽。现在服装也是结合了唐朝的三维立体设计理念,常见的是服装中的立体设计,通常表现为刺绣、绣花。服装看起来更敦厚、更丰富,摸起来也更加具有厚实感。
服装设计除了选择基本品质的面料,比如绵绸、丝绸、腈纶等材质,还需要搭配一些辅料。辅料可以增加服饰的设计感。
现在的服饰辅料种类很多,辅料和服饰图案的搭配也是需要一定艺术感的。如果辅料和服饰图案搭配的不协调,则会造成不伦不类之感,破坏了服饰的协调美,也破坏了服饰设计的理念。
在搭配方面,应当充分利用唐朝的服饰图案特点和辅料的材质特点使之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得服饰既具有现代化设计风格,又透露出一股传统而优雅的独特韵味。
譬如,传统的中国大红牡丹花与现代传统蕾丝搭配,既避免了大红色过于视觉扎眼,又使服饰透露出一股奢华而优雅的气质。
结语
唐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发达的时期。唐朝,也是社会制度稳定,经济繁荣昌盛。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唐朝的女性地位也有所提高,女性的自我意识也有所觉醒。同时带动了唐朝服饰,尤其是女子服饰的绚丽多彩。
唐朝提倡开放、交流,与周边各国广泛交往,同时“丝绸之路”的开辟发展,为中原带来了一个西域吹来的风,形成了多姿多彩、丰富多样的唐朝服饰文化。
唐朝已经远去,但是留下的文献资料,画卷图片等都是中华民族不可丢失的瑰宝。同时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也是对唐朝研究的一种历史再现的艺术材料。唐朝时期的服饰色彩运用丰富,图案设计丰富多彩。纵观唐朝时期的服饰文化,亦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优秀的底蕴。对现在的服装设计行业也是一种很好的借鉴作用,唐朝服饰据独特的中国气质。
参考文献:
《唐会要》
《史记》
《唐朝民间妇女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