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庄子内篇》的第一篇逍遥游。
《庄子》在一开篇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超出常人理解的大尺度世界。他说: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北边的溟海中有一种鱼,名字叫作鲲。鲲有多大呢,不知道有几千里。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鲲又能变化成为一种鸟,名字叫作鹏。鹏的背有多大呢,也不知道有几千里。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奋起而飞,它的双翼好似天边的云彩。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这只鸟,在海动风起时就要迁移到南边的溟海。
南冥者,天池也。南边的溟海是一个天然形成的池塘。
由此我们可以猜测,鹏到了南冥又会化成鲲。当下一次海流变化的时候,鲲又会变为鹏,再从南冥飞回北冥。鲲与鹏虽然一个表现为鱼,一个表现为鸟,但实际上是同一个东西。鲲是常态下的样子,而鹏是过渡时的样子。海流有规律地变化,于是鲲鹏就在南海和北海之间往复地运行着。象征着万物打散又重组的循环。不同的是,鲲鹏的世界非常大,超过常人的想象。
庄子在这里形容大尺度空间的目的,是将普通人的思路打开,告诉我们平时我们看到的万物只是世界的一部分,世界大到我们无法想象。《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也形容了大尺度的空间,只用了九个字“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在一个大到没有参照物的世界,大就是一切都向远方流逝,然后再返回,每一类事物都有其不同的返回周期。如果说《道德经》的作者是一个典型的理科生。那么庄子就是一个极为浪漫的文科生。
相对于鲲和鹏,人就像一粒尘埃。有趣的是,北冥和南冥的冥字,通三点水加一个冥字,也读作溟,本义是小雨濛濛,而在此处却用来表示大海。鲲字的本义是鱼苗或鱼子,而在此处却用来表示几千里长的大鱼。这同时也是在告诉我们,大和小是相对的概念。在人类看来的庞然大物,在宇宙的尺度看也像是一粒尘埃。
这就是今天分享的《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部分,下期继续。
每天一句《道德经》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每天一句《道德经》曲则全枉则直每天一句《道德经》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优质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