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煤在客舱服务部化妆间
(北京时间记者:李鹏毅孔令楠芈彦陶实习记者:黄智)年1月17日,北京-广州CA航班上,国航实习乘务员李庆煤在旅客登机前,清点餐食数量,“一共份餐食。”她向乘务长报告。这是李庆煤第一次执行飞行任务,也是她第二次走进飞在高空中的机舱。
李庆煤向乘务长报告餐食
两次坐飞机两种身份
乘客开始陆续登机,她和师傅钟莉站在后舱引导乘客,寻找座位,放置行李。舱门关闭后,检查行李架是否关好、叮嘱旅客系好安全带、扣好空座位上的安全带、做好客舱安全监控,这一个个环节,庆煤在师傅的带领下做得娴熟到位。
李庆煤在叮嘱旅客系好安全带
李庆煤与师傅钟莉检查客舱行李架
航班起飞平稳后,李庆煤和同事们开始提供客舱服务,无论是在后厨沏茶、热餐,还是在客舱发水、发餐,李庆煤都做得井井有条。要不是实习生工牌“出卖”了她,谁也看不出她是一位实习乘务员,更不会有人猜出这居然是李庆煤第二次坐飞机。
李庆煤与师傅钟莉在后厨准备茶水
李庆煤在客舱发餐
李庆煤的实习生工牌
李庆煤第一次坐飞机是年10月8日,她通过招聘,前往北京国航客舱服务部参加培训。那天,从柳州白莲机场和庆煤一起来北京的,还有其他6位小伙伴。这是25岁的庆煤人生中第一次坐飞机,取票、托运行李、登机等环节她根本不懂,全程都是在其他小伙伴的帮助之下完成,对于爬升和降落阶段的超重失重反应,她感到有些紧张。她后来回忆,当飞机在跑道上滑翔爬升的那一刻,她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飞机平飞后,她透过窗户看外面的风景,天空一片蔚蓝,没有一片云彩,既新鲜又眩晕。
李庆煤第一次坐飞机前发的朋友圈
就这样旅客李庆煤在兴奋、紧张甚至些许恐惧中完成了她的第一次坐飞机体验。没想到短短三个多月,实习乘务员李庆煤“上线”。从旅客到实习乘务员,从被他人服务到服务他人,李庆煤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
从旅客到实习乘务员:三个月的魔鬼训练
年10月10日,李庆煤和小伙伴们参加了国航培训部举办的开学典礼,之后进入了三个月的培训期。从理论到实际操作,每一项都并非那么简单。对于当时只坐过一次飞机的庆煤而言,更是一种挑战。
李庆煤在参加培训课
袁博老师在给李庆煤示范系丝巾
客舱服务部为李庆煤等举办“初识金凤”活动
培训期庆煤刻苦学习,大多数理论课她都基本应付得来,然而很多实操方面,却不尽如人意。她如今依然记得紧急情况下的舱门操作这个实践,当时她怎么也做不好。课堂上无法完成,只好在课下抓紧练习。回到宿舍,她就自己录音,或者让室友黄佩花帮忙喊口令,把宿舍门当做机门,一次次反复操作,坚持练习了二十多次,第二天上课居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自此之后,庆煤经常给自己的问题录音,并根据听到的问题作答,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飞速的进步。
李庆煤与室友黄佩花练习紧急情况下的舱门操作
走进庆煤的宿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贴的一张张纸条,这些白色、粉色、红色、黄色的纸张上写着“乘务员航班派遣原则”、“乘务员飞行时间规定”等笔记,其中一张最小的纸条上写着“辣子鸡、萝卜、牛腩”的汉语和英语单词,庆煤说这些单词可能会在飞机上用到,但是现在自己还没有完全记住,只能抄下来每天反复练习。
李庆煤宿舍墙上张贴的笔记
李庆煤宿舍墙上张贴的笔记
这些笔记旁边是一张中国地图,庆煤没事的时候都会看看地图,她说将来每飞到一个地方,自己就会在地图上做一个标记。她期待地图上满是标记的那一天,因为她要把外面的世界告诉给她的家人,还有一群可爱的孩子。
李庆煤宿舍墙上张贴的中国地图
选择国航乘务员:为了钱,但不仅仅为了钱
年出生的李庆煤,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的一个小村庄,她的家庭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生活给她带来了不少乐趣,她可以与小伙伴们下河捞鱼捉虾,在田野里打闹嬉戏。然而由于家境并不富裕,她过早承担了生活的重负,种收玉米、稻谷、花生之类的大多数农活她都会做。
尽管父母在为他们努力打拼生活,但是贫穷依然是这个家庭的标签之一。年过八旬的奶奶本该安享晚年却仍不放弃在田里劳作;哥哥高中没毕业便无奈辍学外出打工;年庆煤考大学报考志愿时不得不选择学费最低的英语教育专业;几年后妹妹也考入了大学,她们两人的学费一直都靠贷款,如今还没有还完。
李庆煤与母亲合照
李庆煤与奶奶合照
大学毕业后,庆煤在广州做过销售、文秘、培训等工作,直到年返回家乡,在一所乡镇中学担任英语老师。本以为生活就这样继续下去的她,却在年的7月接到了一个电话,这个电话来自她家的扶贫负责人。负责人告诉庆煤,国航要来昭平招聘乘务员,觉得她的条件挺匹配,鼓励她去试试。
原来,昭平县是国航的定点帮扶地区。年,国航开始从昭平招聘乘务员,希望能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帮助贫困家庭彻底脱贫。8月14日是面试的日子,这一天庆煤起了个大早,从不化妆的她,第一次求人给她简单化了妆。
经过资质审核、初检、面试、英语、心理、素访、终审七个环节,庆煤等7人最终从37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那一晚庆煤失眠了,她既兴奋又彷徨,她觉得似乎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命运就改变了,同时她也要跟过去的生活告别,这其中还有一群可爱的孩子们。
李庆煤的学生为她合唱《北京东路的日子》
那一天,她所在班级的孩子们申请所有的课程都上英语,孩子们说要跟庆煤老师永远记住这“最后一课”。最后一节晚自习,全班学生站起来合唱了一首《北京东路的日子》送给即将前往北京的庆煤。庆煤说尽管当时内心很不舍,但她并没有留下眼泪,她对孩子们说:“人生永远都奔跑在不断追求的路上,你想要获得什么就得付出什么。”离开孩子们这几个月以来,庆煤时不时会跟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