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德400多户农民靠养殖增收-焦点新闻-中国养殖
本报讯
(通讯员隋继泉董太*)长清区万德镇立足山区实际,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畜牧业,在抓好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同时,大力推广畜牧新品种、科学养殖新技术,大大提高了畜牧养殖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到8月底,肉、蛋、奶总产值达到了4.7亿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64.1%,科技贡献率占到了整个畜牧产值的86%。畜牧业撑起农业经济的“半壁江山”。基地带动形成规模。为发展畜牧业,该镇多方协调,相继出台了小额扶持贷款、场地优先审批、免费技术指导等畜牧养殖优惠*策,极大地促进了群众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先后建起了石都庄村、界首村和北山村3处大型奶牛养殖小区、“万得利”、“泰丰”、“和盛源”3处生猪养殖场和“金凤”、“鑫凤”2处蛋(肉)鸡标准化养殖基地,实现了畜牧养殖由粗放型到集约、由分散向规模化发展的转变。目前,全镇发展各类养殖专业村20个,标准化畜牧小区13个,各类养殖专业场(户)达422户,规模养殖比重达78%。科学养殖农户放心。畜牧养殖业是市民“菜篮子”工程中的“主阵地”。为降低市场风险,该镇大力推广科学养殖,长年聘请山农大的畜牧专家教授,定期为畜牧养殖户授课和巡回义诊,建立完善了协会、合作社畜牧防疫队伍,成立了畜牧服务队,畜牧养殖户吃上了“定心丸”。该镇“鑫凤”蛋鸡养殖场场长叶凤林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在蛋鸡养殖初期,吃了不懂科技、盲目饲养的亏,自从*府给我们提供了科学养殖这个平台,大大降低了养殖风险。”畜牧养殖效益的高低,往往取决于畜牧新品种的改良和推广。该镇大力推广新品种,在提高品种改良附加值上下功夫。“万德利”养猪场作为一座占地30多亩的现代化大型生态养猪场,尝到“甜头”的场长侯连营为笔者算了一笔账:“原来我们饲养的生猪出栏周期长、繁殖能力差、抗病性低,现在我引进了美国‘杜洛克’、英国‘长白’等种猪,与国内‘豫南黑猪’、‘四川八眉猪’进行二代甚至三代杂交后,生猪的出栏周期只有105天左右,每市斤市场价格也比原来提高了0.50元,经济效益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