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工作中,当开会询问工作的进展的时候,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汇报者总是有一个自己不可控的原因,就是由于这个原因的存在,所以本应该完成的工作就是没有进展,而往往这个理由总是掌握在别人那里,要么不在自己的职权范围,要么是别人的工作内容,有些还是客户的原因,自己也无法控制,总之这个原因解决不了,这个工作就无法进展。
那作为管理者究竟该如何推动事情快速进展呢?世界上所有的事情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钟型事件”,一种是“云型事件”,所谓钟型事件,就是事件本身就像钟表一样,组成事件的数量以及要素与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固定的,所以结果也是固定的。而云型事件恰恰相反,组成事件的数量以及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像云彩一样,始终变化的,所以结果也是不停变化的,没有确定性。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有由一连串的问题交织存在的,工作本身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很多情况是钟型事件与云型事件交织在一起,而人的思维方式直接决定了事情的发展方向。
而人们往往犯的错误,就是用钟型思维处理云型事件,用固化的认知处理变化的事情,用以往的经验面对变化的问题,完全意识不到变化的存在,这就是我们的惯性思维,也是人的固定认知。
这就要求人们在工作中处理问题时,首先要能分清事情属于那种类型的事件,如果是钟型事件,其特点是,线性的,流程化,就像生产线,事情的结果是标准化的,是预知的。如果是云型事件,则伴随着不断的要素变化,事件与事件之间,问题与问题之间互相作用不停地变化,我们采取的措施行动不同,那么结果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如果是两种类型的事件交织在一起的,那要有意识的区分什么时候该用钟型思维,什么时候该用云型思维,两种思维方式的互相切换。
人一旦对一个事物形成了一个固定认知,那么在处理任何事情的时候,就会自动采用这个固定认知指导你的行为,就好比我们的思维工具箱中只有一个锤子,看见任何事物都像钉子,都想用锤子解决所有问题。只有不断的迭代更新认知,意识到两种思维方式的存在,分清运用场合,不但能提升个人处理问题的能力,更能推动团队协同力,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中的钟型思维
1.不能聚焦目标,不是以完成工作结果为目标,而是以不是我的责任为目标
2.做事情时只要有理由存在,那么该事情就可以不完成
3.缺乏深度思考,不去思考还有别的方法没有
4.所有事情的理由,都是由别人控制的,把所有的主动权都交给了别人,不思考如何让自己可控
5.有些理由是你的固有认知,有可能根本就不存在
6.惯性思维,从没想过还有其他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