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明代的旅行家徐霞客曾有诗云:“五岳归来不看山,*山归来不看岳”。我不敢说“洪源归来不看洞”,但如果要从全国选出几大溶洞,让人看了之后流连忘返而不想再游其他处的话,洪源一定算是其中之一。
绿野仙踪,清华一片
著名的风景区洪源洞位于江西省乐平市峁山山麓,初次感受它是在一个夏日的清晨。因为对它神往已久,所以一大早我便驱车穿过40余公里的山路,来到了绿意焕然的峁山。刚到山脚但见佳木葱茏,奇花烂漫,绿水环绕,好一派清幽气象!和着这清晨的沁人空气,这次的旅行之幕便缓缓展开了。
顺着山脚,拾级而上,第一站便是掩映在层层叠翠中的洪源村。洪源村是一个不大的村子,周围石林遍布、茂林修竹、山气清佳,山顶上八角亭多姿多彩,山下土地肥美。这里诞生和孕育了不少中华英才,满门忠烈的洪氏家族就是最突出的代表。听当地人介绍,洪氏家族最有名的三位代表分别是洪皓,洪迈和洪秀全。洪皓生于内忧外患的北宋战乱末年,曾官至礼部尚书,是一位“赈灾冒死罪,放粮救难民”的为民请命的清官;洪迈乃洪皓之子,少负文才,著有《容斋随笔》,此书为一代伟人毛泽东终生珍爱;而三位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钟灵毓秀,山以人传,小小的洪源村因为洪氏家族而闻名遐迩。
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徜徉在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山间小村,感受清华的气息,不亦乐乎?
霞映澄溏,别有洞天
瞻仰了洪源村,下面就该论到终极站点人间仙境洪源洞了。如果说洪源村的特色是环境优雅,气度清华;那么洪源洞就胜在华丽奇谲,绚丽多姿。“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这是《美人赋》中对美人描写的千古绝笔,同时也写出了两种不同千秋的美:清丽与奇艳。感受了清丽,那就让我们来领略另一番美吧。
进入洞门,过三关,探头向洞里一望,只见洞体宽大,天宇高敞,岩尾幽深。据介绍,此洞长达多米,宽处约70余米,高80米,呈圆弧形。岩的圆顶就像用尘铁铸成的天衣无缝的太空,罩在头顶一般。人在洞里,绝不会害怕倒塌,也不会产生窒息之感。抬级而下,进10余步,“观音菩萨”正含笑迎接我们。这时一股凉风扑面而来,“仙凡界”到了。如在夏天,一台之隔,春夏分明;站在上一个台阶,热气冲人,站在下一个台阶,凉风习习,反差极大,故有凡间、仙界之分。
到这里,游客头上常有一滴滴泉水跌落下来受仙水沐浴,这便到了真正的洪源仙境了。立在仙人殿正中,甘露象串起的珍珠滴滴下落,这是“甘露泉”。遇有大早年份,河干井涸,唯有这里泉水汇集成池能解村民饮水之源.天上泉也恩泽和尚,站着的那位秃头僧眯起眼睛,正成天接受天上泉的淋浴哩,他脑袋正中巳被滴出皮球大的一个圆洞,象出家人受戒时用香火烫成的大窟窿,所以他既称洗脑和尚,又称浴佛。
绕过“浴佛”后,便到达了群贤毕至、鸾凤和鸣的仙人殿。对面,是唐僧骑马,西天取经,背后,是狮身人面,金鹏欲飞。这里是观音大佛坐莲,那里是孔明坐看兵书。上下四周,莫不都立满着倒挂着各种石柱,石笋、石幔、石钟乳,有的像飞鹰、云雁、灵猴,有的像绣花楼,宝莲灯、擎天柱:有的像万里长城、金山银山、天马行空、状元拜塔,有的象灵龟拜寿、金鸡报晓、韩仙骑风,女祸补天等等.真是,千姿百态,维妙维肖,不得不惊叹大自然*斧神工、天造地设的无穷奥秘。
如果说,这些形态各具的石柱、石笋、石幔、石钟乳,其他溶洞一般都有,那么洪源溶洞的四绝一一“仙人田、水中天、震天雷、洞中瀑”,则是举世无双,别的溶洞皆不可比拟的。从仙人殿右侧拾级而上,绕着两个山湾,出现一片开阔山坡地。山坡上竟被仙人开垦出层层梯田。在这1.5米高度的山坡上,十几层梯田大小交差错落有致,层次分朋,首尾相接,阡陌相通,犹闻鸡犬之声,好象来到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世外桃源。那些闲着没事的洗脑和尚、坐莲观音、取经回来的唐僧及其弟子,开垦了这片仙人田,并常来这里劳筋骨,种五谷,参加体力劳动,锻炼自己的身体。我们不是一直在洞里行走旅游吗,怎么看到了天,看到了云?天是蓝的,云是白的,鸟是飞的。那云彩一朵朵一片片,飘忽不定:那小鸟在蓝天下任意翱翔……猛然间还以为走出了洞口,看到·了真的天真的云真的鸟,谁知是石幔倒影“水中天”,由此足见,这里泉水之清彻透明了。
经过仙人桥,吹过山谷风之后,左侧登山,来到一个宽阔平坦的岩坪上,这里就是著名的震天雷。站在这里大喊一声,回声宏亮悠远;若是用脚一蹬,重锤一锤,其声如雷,深沉厚重,地动山摇。正当我在地府仙宫小左弯右转穿插徘徊,一种轰雷之声由远而近由小而大传来,不绝于耳。越往下走,响声越大。你道这是什么声音?原来是“甘露泉”形成巨流,找到了突破口,化作最辉煌的跌岩一跳哇。瀑布有36米长,瀑幅有3米宽,象一匹30多米长的白练直挂下来,“飞流直下三十米,疑是银河洞中生”,那气势,那声响,并不比庐山瀑布逊色多少。游客来到这里,都要两次通过铁桥跨越在飞瀑之上,飞瀑在脚下轰鸣,宛如发生了地震,令人毛骨悚然,双手紧扶铁栏杆沿瀑而下,更是如雷贯耳,水花四溅,雾气弥漫。北宋著名地理学家乐史在其{太平寰宇记》中,将此洞描绘为“云气泉声,四时不绝”,指的正是这种佳境,溶洞中出现水潭、暗河,都是常见的,较为平常。瀑布如此壮观,落差如此之大,瀑幅如此之宽,水势如此之急,瀑声如此之响的飞泉,确届国内罕见。
看过了洪岩仙境的四绝,真觉得洪源仙洞不是一般溶洞可以与之相比的了!游后真让人大开眼界,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并为之叫绝、倾倒。洪源仙境美几许,问何时才能重游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