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虐并快乐着爬升到罗波切,尼泊尔徒步记1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要用什么药 https://m.39.net/pf/a_4929171.html

丁波切m-罗波切m

凌晨三点的夜空,手可摘星。

原只想起来上一趟洗手间就躲回温暖的被窝,以抵御这份高山深处里的寒冷。深夜里的高山,寒冷更甚一筹,对于不喜穿秋裤的我,这份冷是实实锤锤的像一枚针往大腿上刺,别提有多冷了。

厕所在房间同排的右手第一间,关不严的门缝里透着微弱的光亮,上到腾波切后的照明取电就不再是V电流,通过太阳能取电的光并不稳定,闪闪烁烁,一如头顶上的星星。

站在门口裹着睡袋依靠在西门框上,刚好可以躲开西面吹来的冷风,抬头就可见Am峰顶在月光下泛白着积雪的光亮,星星布满天空,深夜雪山之巅的天空确实是干净如洗。星星闪烁,就像小时候随手打翻一罐子的弹珠在蓝色床单上的样子。

比起那些风里雨里,经受大雪和冰雹还有薄雾洗礼才能到达的EBC。我想我是幸运的,至少到目前是幸运的。每天清晨醒来面对的晴朗,每天上午面对的瓦蓝和浓烈日光,每天面对的干燥和无风的舒爽,我应该是赶上一个最好的时光走在这条路上。

上午的万里无云,下午的云涌风起让一路走来的风光多了些许生动。

在很多时候的下午辰光,都已到达目的地,坐享一山风光,就不再担忧什么了。然后夜里抬头就可见一穹星宿,但是太冷,冷的不想拍照,加上冷的相机耗电很快,但又抵御不了这份曼妙。

这样想时,还是忍不住回转屋里拿起相机和脚架。经受不住的诱惑,哪怕是在这充电已经收费贵到到离谱的状态,还是拿出放在睡袋里取暖的电池来得瑟。

冷,有时候也是种诱惑。

早晨醒来已是10点,水龙头还是被低寒冻着流不出水。墙角的水洼地有一层薄薄的冰,一脚踩上去,卡次卡次嘎嘣脆。从进山到现在已经五天没有洗澡。甚好,身上并没有什么气味,看见天气那么好的份上,我向老板娘要了个脸盆,用炉头烧了几罐热水,洗了个头,顿时觉得精神气爽。安排好寄存的背包,老板憨厚的脸上并没有过多笑容,但至少可以感受到实在和本份,用他单薄的词汇和我单薄的词汇交谈,是可以交流个大概。

老板娘把早餐放在大厅,叫唤大家用餐,并不肤白的脸上洋溢着微笑。大厅里有刚刚燃起的暖炉,窗外阳光依然灿烂如绚。一蓝无云,又是一个好天气。

沿着石块堆垒的围墙,踩在泥土路上慢悠悠的往上踱步而行,往前走一小段朝左手边拐个弯就要往山坡上极剧爬升一大段路,横切一个大斜坡。山坡上所目之处都是簇拥的矮灌木,一丛一丛布满,像极了火烧之后的灰烬一堆一堆堆积,而回身看远处就是昨天回来的邱昆峡谷,雪山山顶清晰可见。爬高了一些,丁波切几幢横陈竖八的房子遍布脚下峡谷,仔细数也并不是数不完,分隔的是石头堆砌的围墙在宣告着各自的地盘,房子基本上是一层平房围成一个同之型,绿色蓝色和红色屋顶不知道有什么区别,在我看来应该是没有什么区别。

空地处也就是旺季时给马匹之类休息的地方吧,人藏在屋里,可以躲避这绢细不停吹来的冷风,这条路上最后一个称之为村庄的地方,人多时,听说是络绎不绝,住无虚席,何况是很多登山队都会在此作为拉练适应的重要一战。

我挂着相机在后面停停拍拍,他们几个已经到达转角坡顶的休息处。北京小哥和他向导,钟团长和她伙伴及向导和背夫,加上一个我就是七个人的队伍。让这无人的荒野多了一份热闹,头顶蓝天,走在干燥的土地上,风吹来,一下子就把这下马威式的上坡出的汗水吹得微凉,撩开后背的衣服,那种凉爽,简直像夏天喝了一瓶爽口的冰啤酒。

一座硕大的煨桑炉塔伫立在坡顶上,青石块堆积的基,层层叠叠往上托起斑驳的煨桑炉身,传统尼泊尔造型的塔帽上也是尽显岁月风爽之感,拉扯起的风马旗早已被这山涧里长年经久不息的风吹的只剩旗根,而塔身上的尼泊尔眼颜色也渐尽褪去。

它已经在这里伫立多年,见证风雨变迁,见证雪融山立,见证人来人往。

也或许它只是被忘记了修缮一新,不过是因为在风雨里苍桑变迁风化的更快一些而已。但不管它存在有多久,至少让我觉得它已经和边上溶为一体,虽突兀,但自然和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山早已经有了默契。

越过这个坡顶,面对的就是喜玛拉雅山脉深处荒芜的腹地,这里是海拔米,四周雪山陡峭,嶙峋矗立眼前,左手边几百米悬崖之下是干涸的流向印度洋的pheriche河床,也就是EBC里三沟之一去往珠峰的必经之路。上游之处就是万年冰川昆布冰川之地。

红色直升机在头顶盘旋而过,这样的天气是直升机最佳出行时间,怕又是某个人高反或有突发事情吧,愿主我佛保佑子民平安。到这里已不易,安全回撤更是愿望。

去图卡拉驿站的路上,是一片高原草甸,这可能是这段路上最平坦的一段路,偶尔看见几头雪域上的精灵牦牛正在低头吃着枯*的草根。几片低洼地都变成化不开的冰,反射着阳光。和山顶的雪相得益彰,为这边枯*的土地增添几份风景。

钟团长和她的闺蜜也是非常的搞*,两个人相继去了很多地方,然后相约来到EBC,开朗的性格相处起来非常舒服,所以一路大家嘻嘻哈哈,倒是差点忘记是在爬山。北京小哥憨厚腼腆,但体力是非常不错的,而我就像一台拖拉机,在后面边拍照边向前行走,有时候要急走追上他们,就气喘吁吁的要好久才能说出一句话,在高海拔地区,这也是种常态。

但是身背物资的背夫有些比自己本身的体积都要大,在这样的路上行走,如履平地,最多的时候可以背个百来斤不在话下,尼泊尔*府限制了用直升机运输物资,就是给伟大的勤劳的夏尔巴民族在登山季可以赚到相当可观的收入。

其实爬EBC本身也并没有太多难度,只要克服了高反,也就变得轻松,每天可以看美景,不要把时间太赶,这条路是适合慢慢行走和感受,虽然看多了雪山肯定会变得审美疲劳,如果对周边的山峰并不知名,那就觉得会就是一路走来都是看山的行程。

所以急不得,要慢下来去感受,这条路迎往千千万的人,肯定会有某个精彩的故事埋藏在此中,等待去发掘。如我自己,也是通过纪录片和电影熟悉,再然后亲身行走来体验电影中曾经为之感叹的画面,而此刻当自己站在真实风景面前时,恍惚觉得自己仿佛就走入电影,那一帧帧画面伴随着脚步往前。

变得真实而梦幻,然后思绪会再一次回想电影中那些情节温习,也或许身边某个背着包行走的人,他们就曾经出现在某一部纪录片或者电影中。

而人生不也就是一部电影。

要想到达中午休息的图卡拉也并不是什么易事,听说曾经图卡拉并没有驿站,从丁波切到罗卜切这一段路,抛去前面那段平坦的路程后,后面就是爬升再爬升的路程,并没有实际的路,不过是走多了才出现的路基。大雨或者有地壳运动后,就会再次寻找一条合适的路才可以行进。

而要迈过那条满是石头的河床就已经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人工的修琢在河床边已经消失,有的只是自然天成的刻蚀。图卡拉就在河床过去后上坡前的小山凹,不过四幢房子,孤世而立。就是因为这小段路的艰难,才在后来修建了驿站,供人憩息,也有个缓冲的体力再去爬登更上一台阶的纪念塔林,也就是著名的登山纪念遇难者墓园。来自世界各地为自己或为国家奉献自己投身在登山事业上遇难的人,为了理想也为了荣耀,却永远留在山里而树立的纪念塔,这应该是他们最好的归宿,也是对他们最好缅怀。

垭口望出去,那排雪墙般的高山瞻仰,风丝丝缕缕,就是登山者对大山的倾诉和敬仰。

我们中国人也有墓冢在这,就是著名的饶剑锋和杨春风。

忌天慰灵,在这雪山之地有其所,终为雪山伴,也是幸。

墓园之上的垭口就是著名的绵延十几公里的昆布冰川末尾,这座世界上最高的冰川被喻为恐怖之川。从最高m南转开始下泄到米之地,也就是此刻所站垭口位置,一路横陈。极尽荒凉之势,空气已经变得比平地稀薄到50%,除了被冲刷的石块一路蔓延,那些低矮的灌木草丛,可以忽略不计。即使旭日当空,天气只能感受到冷,一停下行走的脚步,就会觉得寒意袭来,那些冰冻的厚实的冰在日光之下不融化。昆布冰川从60年代开始到现在已经变薄了十几米,那么曾经这又是何等恢宏的样子?现在都已经是觉得喟叹不已。它们每天都行走和运动,被石头和冰碛掩盖下的冰川并不是固定的,看不见的危险处处可遇。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导致的环境变化连这荒凉之地都逃不开关系。

另外一条更宽更长的冰川在离这里直线十几公里外的沟里,相互辉映。

站在垭口望过去,就像走到了世界的尽头,就像走到了世界的边缘,而山的背面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沿着昆布冰川的边缘继续行走,越过或大或小的石头,甚好现在是晴空万里,如果是大雪纷飞,那么就变成了非常难走的道路。

在图卡拉的时候,小哥的背夫又说不背我的包了。

背夫迷糊的言语间也听不出什么意思。我问小哥是钱少了,还是有其他原因

小哥说因为听说GKYOU垭口道路艰难,怕耽误他的行程,而保存些体力。他虽提过想背我相机,但见我几次拒绝,也就不再提语。

但对这个借口我勉为其难的接受,我给他应有的报酬后。

马上转而问钟团长她们,看她们背夫能否帮我的包。一商量,一看我的包满口应诺,还说上午的钱不用算。现在发现我的包里东西也是岌岌可数,但对于自己,能少一些东西尽量少一些吧,在这时候,逞强未必是一件好事,我也刚好可以乐悠的多拍些照。她们请的是加都正规旅游公司的向导和背夫。在接过我递过去的背包时,知道我有些头痛,就顺便帮我测了下心率,再询问有没有保险单之类的,以备不需。

确实是安了心的负责,而且价格一样。这已经是我换了第三个帮我背东西的人了,笑着和他们开玩笑,估计是这条路上唯一一个如此操作的人吧,绝无仅有。大家又是哄堂大笑,从图卡拉温暖的玻璃房里出发去往今天的目的罗波切,那里海拔已经是米。

其实这几天一直都没有刻意的看时间行走,在这里,时间就变得一无用处,一天的行程就是行走。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或者几个小时,看是一段小小的山坡或许都可以走上个把小时。

忘记时间的行走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没有信号,完全不用沉浸在网络中。

此刻的生活就是自己的,不需要翻看朋友圈,不需要对别人的生活在意,能有的就是安心走路,和自己对话,洞穿自己内心的虚弱和不足,剖析自己在热闹的繁杂的生活里到底是为了坚守什么。哪些该得,哪些该失,都应该有个定数,而不是对生活无谓的得过且过,我们都希望好的生活,但很多时候却不争取,只一味的想着唾手可得,哪有这样美好的事情哦。

很多美好的东西都是经过自己努力才会得到,理想和生活,只有我们用心去对待,种下耕耘才有收获,一直来我都不相信有什么是不劳而获。如我们不鞭策和深化自己,那么又如何从不谙世事走出来变成更好的自己呢?

调整好自己的呼吸,按照自己的节奏在这样的大地上行走,听见登山杖笃呜敲击的声音,几天下来,已经是变成了习惯的节奏。所以在枯燥的行走里与自己交谈,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是平时在城市里奔波所没有的感触。

小禹发来信息问我孤单吗?我说孤独的人怎么会孤单呢。

很多时候出去旅行,我就喜欢行走的方式。

只有这样才觉得我能慢慢把自己要走的地方纳入心里,它们在心的角落总会在某天发酵出一段美好的记忆,遇见的的风景和人才会一帧一帧被记录,才会成为文字中被描述的某个片段。

虽然平凡,但至少有一种宁静和安逸,虽然琐碎但是温暖,一如遇见的风,遇见的云,遇见的月,遇见的日光,都是这个世界遇见的美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到达阳光普照的罗波切,已是下午三点。云彩把天空拼凑成一块一块的蓝白相间。对面山上有许多石头堆砌的图案。也算是手艺大比拼了,晒在石头上的棉被正吸收着太阳的热能,那座嶙峋的陡峭的山顶只有零星一些积雪。安顿下后在大厅听到一个澳大利亚因为高反而不治的消息,还有一个日本人也紧急下撤了,在这里确实意外无处不在。我也要悠着点,但是头痛已经缓解,即便如此还是不能掉以轻心。

但傍晚时分的日落金山,又把高反扔在脑后,使劲往对面山坡上爬,在手机的电量消耗完之前已经拍摄完毕。随身携带的诺基亚竟然有信号,赶紧和家里报了平安。远在家乡的牵挂,是游子在外的心系,打完顺便把手机借给钟团长,她的粤语发生像到了香港,但极眼四望,徒留一地凌乱的石块和数不尽的雪山。

眼看是明天就是到达最终目的地,包里还有许多吃的东西。那何不拿出来和大家共享,北京小哥竟然背着一包盐水鸡也和大家分享,我说请大家喝酒吧,但是大家都不敢喝,向导也劝慰我不要喝酒。我说既然头昏不如头晕,开启一瓶啤酒,那酒香是实实在在的吸引他们。但

最终还只是我一个人喝了一罐酒,在大厅里,大家海天海底的唠嗑,也是热闹。

即使窗外寒冷如梭,也抵挡不住的这份热情,越往上越冷。睡觉之前在凛冽的风里推开门去门外看星空点点,璀璨浩瀚的星空迷人。但我又不想折回迂回的楼梯去楼上拿相机,再畏畏缩缩的架起来等待几小时。

有些风景只留在心头温暖往后行走生活里遇见的孤独再拿出来回味也是一种体贴。

很多时候我拿相机只是记载,想起以前走过许多地方的那些照片都留在硬盘里,很少去翻阅,就像被尘封的记忆琐碎。只有记忆深刻的放在心底的某个地方才会被翻出来咀嚼,泛着岁月的味道,慰籍自己可以再走另一段征程。

在这边偌大的苍茫大地上,听着自己的脚步声,是安心也是平凡的行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