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晚期帕金森病;术前评估;DBS手术
01
病例简史
患者男,68岁,因“右侧肢体震颤伴肌肉僵直17年余,加重2年”入院。
现病史
患者于17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手不自主震颤,幅度轻微,静止状态下明显,紧张及站立时加重,平静及卧位时减轻,后出现右侧上肢震颤伴肌肉僵直,医院就诊后明确额诊断为“帕金森病”,予以口服美多芭(1/4片,3/日,口服)及安坦(1片,2/日,口服),LEDD:mg。药物效果好,可正常生活和工作。
随着帕金森病程进展,美多芭及安坦药物加量,药物出现开关现象及剂末现象,无剂峰异动,药物加量后震颤僵直症状控制不理想。
2年前病人症状明显逐渐加重,医院,美多芭及安坦药物剂量继续加量,美多芭每日口服4次,每次1片,安坦每日口服4次,每次一片,LEDD:mg,仍然无法下床活动,为求进一步治疗,遂就诊于我院,拟“帕金森病”收入科。
患者入院以来精神可,饮食、睡眠差,便秘。
既往史
既往10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恢复可,余无特殊。
查体
神志清楚,精神、认知正常,轮椅推入病房,查体尚合作,双侧巴氏征(L-,R-)。
药物开期,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高,无静止性震颤和姿势性震颤,双手对指握拳及轮替动作缓慢,后拉试验无法完成。
药物关期,四肢肌力Ⅴ级,四肢肌张力明显增高,呈齿轮样,四肢腱反射(+++),Rossolimo(+),双手对指握拳及轮替动作无法完成,后拉试验无法完成。
02
术前诊断
根据MDS最新诊断标准,诊断为:原发性帕金森病(药物开期H&Y5期)。
一般量表筛查
UPDRS评分
03
手术指征
诊断:原发性帕金森病
病程:17年
用药:患者用药剂量较大,出现开关现象及剂末现象,UPDRSⅢ评分改善率为28.9%,接近30%,期初对美多芭反应良好,长期使用后效果逐渐变差。
病情严重程度:H&Y5期(药物开期),生活无法自理,只能卧床或限制在轮椅上。
合理的手术期望值:患者已进入帕金森病晚期,僵直与震颤并存,主要以僵直为主,希望通过手术改善患者僵直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护理负担,但根据左旋多巴冲击试验预测手术效果相对较差,家属表示理解和接受。
04
手术过程
年11月9日行帕金森病DBS手术,目标核团双侧STN。
01
术前
?术前药物开期状态
/p>
?术前颅脑MRI平扫情况
/p>
术前颅脑MRI平扫情况
?术前手术计划明确穿刺靶点
01
02
手术靶点
02
手术
?全麻术中植入S电极及IPG:
01
02
03
术中图片
03
术后
?术后确认电极位置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术后确认电极位置
?术后一个月进行脑起搏器开机。
程控参数:
-右侧STNC+,60us,Hz,电压1.6V
-左侧STNC+,60us,Hz,电压1.6V
?术后改善
患者术后服药同术前,开机后,肢体僵直症状明显改善,震颤较前好转,开期时间明显延长,生活可自理,超过手术预期。
?术后状态
05
讨论
帕金森病是一种对运动、步态和认知能力造成严重影响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为帕金森病两种主要治疗方式。
根据HY分期,该患者已进入帕金森病晚期,错过了行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的最佳时机,左旋多巴反应性较前下降,继续药物调整治疗后效果不明显,生活质量直线下降,无奈之下家人仍然选择了DBS术,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生活基本可自理,超出了手术预期。
从这个病例可以看出,对于非运动症状不严重的帕金森病晚期患者,手术治疗仍然是帕金森病患者唯一的出路。目前无足够证据表明药物及手术治疗可阻止或延缓帕金森疾病的进程,但结合帕金森疾病病程,给患者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既不违反原则,又让每一位就诊的帕金森患者得到个体化治疗,最大限度提高生活质量。
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院学会神经再生与修复专业委员会脑认知与神经调控学组委员,安徽省全科医学协会颅脑创伤重症医学分会常委委员。从事神经外科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DBS手术治疗,昏迷促醒、顽固性疼痛的SCS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治疗,颅内肿瘤,脑积水,脑外伤的诊治。承担省市级课题4项,近五年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国家专利一项。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