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良渚文化神秘的玉器纹饰 [复制链接]

1#
咨询白癜风治疗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良渚文化玉器上的纹饰十分丰富,有的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具体形象,有的以象征的符号暗示某种特征,有的图案繁褥,拓扑迷离,有的寥寥几笔,突出主题,而这些往往又交织在一起,使玉器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良渚文化玉器的纹饰,在不同的器形上有相似的、通用的纹样,也有某些器物上独有的纹样。各种器物上常见的有兽面纹、龙纹、鸟纹和云纹。

兽面纹可能就是虎纹,虎在良渚神徽上是作为神的脚力“矫”的身份出现的,在自然界是最为凶猛的兽。反映在良渚文化玉器中的纹饰有的仅用两个大眼睛代表虎,有的则有纹路、巨眼、大鼻宽嘴、更有利爪。虎纹在后世青铜器中有许多变异的纹样。

良渚文化玉器中的的龙纹装饰见于小玉环与玉锡的外周,其母题应该是鳄鱼,方嘴、凸吻、大眼、回钩状耳朵。鳄鱼在长江下游流域是凶残危险的象征,所以将其神化是出于畏惧和警示,后世龙的形象中有许多鳄鱼的组成元素,可能与良渚文化的龙有关。

鸟纹在良渚文化中的表现形式既有见于器物的阴刻纹,也有单独雕琢成器的,姿态分双翅平展和侧身两种。先民对能够在空中飞翔的鸟有一种惊异,认为它可以将地面上的消息传达到天上,因此鸟有着不同一般的地位,在首领的衣冠、用于重大礼仪的器物上都能见到鸟的形象。良渚文化玉器中,无论是玉璧上刻画的立于山形台上的鸟,还是神徽上的鸟形、羽形,都表明了鸟在当时的特殊地位和象征意义。

良渚玉器上还有一种通常被称为“回旋纹”的图案,在人、兽或一些几何形中都有出现,可能是当时的人对于云彩、水波或其他实物形态的基本动势轨迹的抽象概括,长期用于设计就成为一种纯图案。在后来的工艺美术中,常用的回纹、谷纹、乳钉纹等,都与良渚文化的这一纹饰有关联,称为云纹或是回旋纹都可以。

良渚文化中最令人惊叹,也最具有特色的纹饰,当推神人兽面纹。不少学者称之为“神徽”,此纹在多种玉器上都有,繁简大小不一,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反山墓地出土的“琮王”上的8个纹饰。纹饰并不大,长宽仅3至4厘米,但线条细致匀称,图案丰富。若无高超的雕刻工艺水平是难以为之的。整个图形的设计极为巧妙,一方面由于玉琮上的位置决定了不可能作长或宽的任意伸展,另一方面要将人、兽组合在一起,又必须将人的手臂、胸、腹、腿构成兽脸的各组成部分,全部组合要做到协调、美观。

在处理人和兽的区别关系时,人的脸部相对写实,但因为是神人,所以宽嘴、宽鼻和大眼显得有些夸张,重要的是他的冠,有羽毛组成的冠显示了他像鸟那样具有通天的本事,这还不够,琮王上还左右刻了小鸟,进一步说明他与天的关系。

在兽的表现手法上更多采用了夸张和变形的手法,并且在兽的每一部位饰以曲折密集的线纹,增强了兽的恐怖和凶险。显然,这一集合了鸟、兽和神人的徽像,是为了传达一种威严和权势,而这种威严和权势仅仅用人物形象或鸟兽形象是不足以表达的,它必须既有通天之力,又有猛兽的威风和恐怖。然而仔细考察神徽,其主角依然是人,是人控制了兽和鸟。神人也就是人的神话,能够借助人所不具有的能力,就非一般之人了。

概括起来说这些玉器纹饰或以展翅飞翔的完整鸟形表现鸟;或以鸟头、鸟身、鸟的双翼、三爪鸟足等鸟的各个部位代表鸟;或以椭圆形螺旋纹等抽象纹饰暗示鸟多或以两眼、一鼻、一嘴象征兽面、人脸。总而言之,始终是以突出鸟的形象及兽面、人脸作为主题的。

良渚玉器的纹饰总体上是一种从自然崇拜向祖先崇拜过渡。氏族、部落的人们往往选择某种动物作为自己氏族、部落的图腾。他们有的相信自己的祖先就是与此动物结合以后才繁衍出他们这个氏族、部落,而敬奉此为图腾,使他们的氏族、部落人丁兴旺。有的相信他们的氏族、部落得以发展壮大,正是由于食用某种动物之故,由此敬奉它的图腾,祈求它保证自己氏族、部落的食物来源。有的羡慕某种动物的力量,敬奉其为图腾,就能借助于它的神力,在狩猎及与别的氏族、部落的争斗中获胜。良渚文化大量的玉器都是围绕着这一精神信仰和贯穿着神秘的气氛,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得到培育。(资料来自中国知网、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