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摄影视角看电影赎罪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最先进治疗方法 http://www.hndakang.com/

年,宁静悠闲的英国乡村。生活富足且地位显赫的泰丽思一家正在这里躲避着近年来英国少有的酷暑。这天,家里年仅十三岁的小姑娘布里奥妮·泰丽思在农庄闲逛时偶然看到了自己不该看到的一切——天气过于炎热,以至塞西莉亚·泰丽思脱掉衣服,跳进自家花园的喷泉乘凉。庄园管家的儿子罗比·特纳刚刚从剑桥来到庄园。这一香艳景致恰好被罗宾·特纳看到。而二人又曾是儿时玩伴,从小便亲密无间。自然爱美之心让特纳惊在原地,寸步不能移动。

年幼无知的小姑娘以为高大帅气的罗比要对美丽的姐姐欲行不轨。恰巧在同一天夜里,招风的表姐劳拉·昆西又被人强暴,这一切更让布里奥妮认定罗比就是那个无恶不作的罪犯。

事实上,受过良好教育的罗比·特纳早就对性格坚毅的塞西莉亚情有独钟,而塞西莉亚同时对志向远大的小伙子颇为看重。此时的两人已然处在了恋情当中。但小布里奥妮的突然出现加上此次对罗比堪称致命的误会,最终断送了塞西莉亚与罗比青梅竹马的爱情。倒霉的罗比蒙冤入狱。只留下伤心欲绝的塞西莉亚独自一人承受失去爱人的痛苦与内心愧疚的折磨。而贪慕虚荣的表姐劳拉竟然“一蹴而就”地嫁给了那个当年强暴自己的有钱人保罗·马歇尔。

多年后,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如同这场致命的误会一般袭击并蹂躏着带给姐姐无尽痛苦的布里奥妮生活和内心。自我救赎成了她此生最大的心愿。然而,无情的战火最终将这对未成眷属的有情人相继吞没。而心结难开的布里奥妮则花费了她毕生的经历将这场致命误会写成情真意切的小说,期待有朝一日能真相大白于天下,还这对有情人清白。

影片一开始的画面非常梦幻、唯美,整体的配色亮丽、鲜艳、令人感觉非常舒服。

荧屏前的你会发现,每个画面都亮的很“刺眼”。

摄影用强烈的太阳光作为光源,使得每个镜头都十分明亮。

而人物却又有种隔着一层很薄很薄的薄雾似的感觉,好像人物发出了光,使观影者仿佛沐浴在阳光之中。

全部的爱发生在那个燥热的夏日,她恼羞成怒跳进湖里,情绪满的即将爆发出来。

随着故事中误会的产生与发展,影片的色彩则进入到灰暗阶段。

再加上残酷的二战背景,用灰暗的色调更能突显主人公压抑的情绪和悲惨的命运。

影片采取双线并进,循环往复的结构,一条故事线是布里奥妮痛苦的一生,另一条故事线即是罗比和塞西莉亚艰难的爱情之路。

两条故事线互相交错,影片的叙事时空也在不时的倒退和跳跃,给观众在视觉上带来了很强的冲击力。

这样独具匠心的叙事手法,不仅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性,也强调了三位主人公分崩离析的一生。

本片在摄影构图上十分出色画面唯美且干净,富有绘画般的美感。片中运用了许多长焦景深镜头,同时运动镜头也十分到位。

另外还有一些巧妙的设计,例如,男主角罗比独自一人在草地上看着塞西莉亚留给他的照片时。

导演设计将镜头缓缓地从门里推出去,画面逐渐明亮,进而看见夕阳、云彩、以及整片草地。

门的运用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使得画面内容更加生动,恰如其分的表现出罗比内心的苍凉与失落。虽然画面节奏缓慢,却充满了震撼力。

场面调度和蒙太奇可以说是电影讲述的两个基本手段,也是导演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场面调度一词来源于法文“dccor”,在法语中,它的原义是“布置”,“装置”,它的动词含义是“放入场景中”。

对影视艺术讲,场面调度极其复杂,从具体运作方式上来看,可以分成三种方式:角色调度、镜头调度以及组合调度。

顾名思义角色调度即摄影机保持固定不动,影像运动靠角色的动作和位置变化而产生的,这与舞台调度及其相似。

镜头调度则是指通过不同景别、角度与方位镜头的运动和变化来完成的影像运动,而角色或景物的动作和位置不发生变化来拍摄。

场面调度中最为复杂的莫过于组合调度。组合调度是指角色和摄影机都发生较明显物理意义上的位移,两者一起制造出镜头的运动空间。

影片《赎罪》中描述英法联军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的长达4分27秒的长镜头中所运用的场面调度,就是场面调度中最为复杂的组合式调度。

整部影片的精彩看点也在此,30万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紧急撤退,展现了一幅凄凉的败军之相。

敦刻尔克港口的这场戏好比影片的点睛之笔,衬托出罗比的悲惨命运,这也是整部影片中耗资最大的场面。

这一调度的运用使影片的这一段落形成一个整体性的叙事体系,摄影机一方面忠实的展现了令人震撼的撤退场面,另一方面又有重点细节的揭示,使观众从画面中不断地得到新的视觉和听觉的信息。

这一调度形式在影片中运用得恰到好处,使整个镜头看起来给人一种真实客观的感觉,不带有任何窥探角色情感的色彩。

在这一长镜头中,主角罗比及其他等待撤退的士兵,充当着角色调度的任务,他们不停向前移动,带领着镜头记录下这一二战经典场面的震撼。

大片的海滩聚集着成千上万的士兵,他们代表着曾经的和平和辉煌……士兵们在旋转木马、摩天轮前酗酒、狂欢、祈祷、斗殴、屠杀战马、捣毁车辆、遗弃伤员,罗比和他的伙伴们的移动带领着镜头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的震撼瞬间。

在人物调度的同时,导演运用小型滑轨、人力推车等拍摄工具用跟拍的方式跟随角色移动拍摄,这看似自然简单的镜头运动拍摄起来却异常复杂,如果没有成熟的脚本及排练是无法完成的。

影片通过视觉上的各类艺术元素的运用,为观众讲述了一个诗一般唯美却又遗憾的爱情故事……

年6月1日,罗比死于败血病

年10月15日,塞西莉亚死于水管爆炸事故

罗比和塞西莉亚这对苦命鸳鸯直到生命的最后也没有在一起……

他们败给了命运、败给了战争、败给了……

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悲剧……

从情节上讲,小编认为即便是布里奥妮年少的过失导致罗比锒铛入狱,也不足以造成如此悲情的结局。罪魁祸首恐怕是人类劣根性的集中体现——那场本不该存在的世界大战。

伴随着枪林弹雨、尸横遍野的画面,尽显悲凉的镜头仿佛在“俯视着”故事的进行,向人们揭示了无休无止的战争才是“罪”的根源。

假如不是那场战争,罗比与塞西莉亚或许还有重聚的一天,布里奥妮的负罪感也不至于如此强烈……

还年少时的布里奥妮敏感、富有想象力、天真,且任性。

“爱总是好的,但是我们要小心呵护。”这是小布里奥妮的世界观,也是引起后面冲突的导火索。

她任性地将她对罗比的好感由爱转恨,将罗比和姐姐的暧昧看成对自己爱慕罗比的背叛。

那一个绿色玻璃后抬眼的镜头,仿佛在说“既然你不珍惜我对你的爱慕,那我也不要你的恻隐”,眼中流露出挣扎、失望、还有坚决,是她角色性格特质由中性变为反面的转折点。

而当斯人已去,赎罪之人恍然醒悟。

影片中妹妹布里奥妮可以说是上帝视角,这个“上帝”有后悔的征兆。

当她把亚当夏娃贬下凡间后就开始后悔了,所以此后她就笔耕不辍,为亚当和夏娃用写作的方式重塑了一个美好的结局。

赎的不是当时的一句伪证证词,而是不识轻重时的一腔天真。战争、复仇都是注定的轮回,而背负着指责、唾骂和希望跳出这个轮回的恶人才成伟人……

布里奥妮通过写小说的方式为姐姐和罗比创造了一个完美的结局,却自始至终没有到这两个人面前认错,说是赎罪,小编认为不如说是忏悔……那么“赎罪”的意义何在?

她将自己困守在原地,在一次次救助伤员中忏悔,在充满悔恨的文字中忏悔,但她的身体与思想都是止步不前的——怯懦逃避。

如果时光能永远停留在这一刻,该有多美好……

以上所有图片源自电影《赎罪》

开始,进入光影的世界……人生如戏,都是同样的悲欢离合。戏如人生,都是同样的大起大落。结束,离开光影的世界,我们的生活依然继续,就带着光影中学到的哲理,努力避开其中的遗憾、无奈、悲剧……任时光荏苒,光影变幻,依旧岁月静好……

爱电影,爱生活。

北京北电影视培训中心祝手机前的您,天天好心情!

看完我们的文章记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