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谢佳蕾摄
透光高积云杭芸摄
层积云卫苗苗摄
复云(多种云混合)卫苗苗摄
□本报记者何嫄
“家乡的傍晚美得像油画,丝瓜叶开始枯了,稻穗开始垂头了,跳跃的田鸡也不再那么活络了,知了的叫声也越发孱弱了……”中秋小长假里,在上海工作的谢佳蕾回到溧阳市上黄镇西埝村老家休憩。9月20日傍晚,她用相机记录了家乡的一个个瞬间,成为她朋友圈相册里的“我在人间贩卖黄昏”系列。
在这组九宫格照片里,谢佳蕾拍下了夕阳下红艳艳背景里延伸向远方的电线杆,挂在大棚旁的丝瓜叶子,还有倒映在蟹塘中翻卷的云朵,以及天空里如同织锦流霞的彩色云朵。
谢佳蕾此前是护士,现在上海某互联网公司做运营。称自己“走路带风”、抗拒不了一切美好东西的她,一直觉得老家挺美的:“就是觉得那时候的天空和云彩实在是太像艺术家笔下的画了,充满质感。”
在常州,像谢佳蕾这样把镜头对准了天空云朵的人,并不少。常州大学瞿秋白政府管理学院老师卫苗苗也是其中之一。她把这个群体称之为“云彩收集者”。
“云彩收集者”,顾名思义,就是收集不同云彩的人。“云朵本质上是一种天气现象,形态遵循着大气层变幻莫测的法则,不断发生变化的它们,其实就像是天空的表情。收集东西并不等于要拥有它,要做的,就是去看,去记录。”
卫苗苗说,她从年开始拍云。当时,她去西藏旅游,觉得天空很好看,就拍了下来。有意识地拍云则从年开始,“两个因素深刻地影响了我,一个是家乡在甘肃,西北的天空和云彩看起来低很多,很有亲近性;一个是对英国的观云协会有所了解后,想成为会员。”
作为哲学硕士、教育学博士,卫苗苗谦称,自己中学时选的是理科,一直觉得地理学得不怎么好,没想到现在会对云彩这么感兴趣。因观云引发了兴趣,她开始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