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心理学小心生活中的羊群效应,免得误入 [复制链接]

1#

小志学心理,每天学点心理学。

根据心理学的理论,自我认识决定着人的行为,即你心里想什么,外在就会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举止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认识并不完全受自我意识控制,而是受外界一切无形力量的“操控”。

人们的行为总会不自觉地与大众行为保持一致,这就是我今天要给大家说的“羊群效应”。

众所周知,羊群本是一个很散乱无序的种群,所有羊群都跟着一只头羊走,只要这只头羊奔走起来,所有羊都会盲目地一哄而上,根本不会考虑前面是否有天敌——狼,即使附近有更好的草场它们也不会停下脚步,这种盲目从众的心理就被称为“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告诉我们,许多时候,群众的眼睛并不都是雪亮的。在一个普通的大众群体中,人们很容易丧失基本的判断力,喜欢凑热闹、人云亦云。

生活中,多数人的行为都会被羊群效应所左右。

或许你可以试一下,一个人在大街上抬头看天,人们并不知道你在看什么,但慢慢的一定会纷纷抬头,之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行列,以致后加入的人都以为大家看到了UFO或者什么百年难遇的奇景。事实上,你也只是在欣赏蔚蓝的天空或者追逐几片云彩而已。

其实这种“随大流”现象,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发生过,而且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个性去“随大流”。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甚至绝大多数时候我们怎么说、怎么做,往往会参照别人怎么说、怎么做。因为人们不可能对一切事情都清楚了解,而对于那些不太了解,没把握的事情,不喜欢单独做决定,而会倾向于追随大众的脚步,觉得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安全系数。

在日常消费中,也很常常因为“羊群效应”的影响,而产生非理性消费。

许多人,特别是女性购物时,喜欢与同性朋友结伴购物,因为同性朋友之间眼光更接近。然而需要提醒一点的是,在选择购物伙伴时,最好找那些与自己消费能力相当的朋友,因为在消费过程中,同伴的示范作用会对你的消费产生不小的刺激。

但每个人的收入不同,消费水平不同,家庭情况也不同,因此消费能力就有差异。而不管是消费能力高于还是低于自己的购物伙伴,都会受到“羊群效应”的影响,情不自禁地做出非理性的消费。

对于普通人来说,爱面子、好攀比、趋同是社会交往中不可避免的“小毛小病”,从个人心理层面来看,我们很难简单地克服这个问题。因此,要想避免因“羊群效应”带来的非理性消费,最好的办法就是与之绝缘,选择与自己消费能力相当的伙伴共同购物。

“羊群”式的盲从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一个对艺术有着浓厚兴趣的高中生,看到周围的人都报考了计算机。因为计算机有良好的就业前景,所以也选择报考计算机,等到了学校后发现自己根本不适合学计算机,从而硬生生的毁了自己的前途;看到有人做着销售有很大的提成,于是也不考虑自身条件,纷纷加入这个行业,结果无功而返;看到别人在外企工作很风光,时不时还能蹦出几个英文单词,于是大家就都去学英语;看到公务员工作稳定,收入也还不错,于是一窝蜂的都去考公务员……最后结果可想而知。

从众心理很容易使人的思维变的盲目,盲目又往往会使人陷入骗局或者遭受失败。而要想成为一个聪明的“智者”,就要学会摆脱从众心理,不要盲目跟风,懂得在关键时候与群体差异化。要知道很多时候,没有差异往往难得要领,有形而无神,没有差异化,也难以突出个性和品味。

-END-

作者:小志学心理

原创作品,欢迎转发分享,谢谢支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