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到厨房去,到阳台去现代人进入大自然的新 [复制链接]

1#

“五一”劳动节假期快结束啦。这些天,你出门了吗?因为新冠肺炎病毒,你或许长期宅在家里,即便假期出门,也无法走远。夏天就要来了,你是不是格外怀念外面那个世界,那里的人群,那里的自然?今天就和你聊聊“大自然”。

面对大自然中的可爱生灵,我们都曾忍不住拍下几张照片或者久久地驻足欣赏,不过很多时候,我们与它们的联系也仅止于此。现代社会,速度主导着一切,大家都很少再关心自然里的虫虫鸟鸟、一草一木。对于逐渐与自然绝缘的孩子们来说,这尤其是一种巨大缺失。为此,理查德·洛夫写下《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他用“自然缺失症”来描述与自然逐渐脱节的孩子们。该如何弥补这种缺失?只是阅读知识性的科普书籍可能还不够,我们需要一种历经曲折捕捉到的知识,也需要一种从日常生活中探索世界背面的方法。

自然笔记便是一个尝试。年,《笔记大自然》一书引进中国,自然笔记作为一种亲近自然的方式慢慢被大家所接受。后来,我们有了各种各样的自然笔记课程、自然笔记大赛,但具体怎样去做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却没有一定的范例。最近出版的儿童科普丛书《我的自然笔记》第一辑选择以“家”为半径,通过文字和图画带领孩子们到厨房里、阳台上,去观察探索身边的自然世界。

因为新冠肺炎病毒,我们不得不待在有限的空间里,但我们也可以利用这有限的空间,利用一扇小小的窗户,通过自然笔记这一方式,去探秘神奇的大自然。好的自然笔记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其中所包含的自然和美学精神,也会在方方面面长远地影响着人的思维与心灵。

当下疫情使我们看到,在自然面前,人类终究是脆弱的。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成为我们需要从这次疫情中好好反思的问题。那么,自然笔记可以起到怎样的作用?我们的自然教育应该怎样进行?如何避免现代城市的孩子成为“林间最后的小孩”?就此,围绕着《我的自然笔记》丛书创作前前后后的故事,我们采访了丛书主编芮东莉和吕永林夫妇。

采写

新京报记者杨司奇

《我的自然笔记》第一辑

(《古怪的房客》《家有萌宠》《厨房探秘》《和大自然做游戏》《发现一只鸟》等)

主编:芮东莉吕永林

作者:芮东莉吕永林秦秀平李航

版本:小博集·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年4月

(点击书封可购买)

1

人与自然

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

年,影史上诞生了一部独特的“监狱电影”——《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BirdmanofAlcatraz)。在这部改编自真实历史事件的电影中,青年罗伯特·斯特劳德因杀人罪被判终身监禁,生命逐渐暗淡。某个暴雨之夜,入狱多年的斯特劳德在牢房外暴走,突然一只湿漉漉的生了病的小鸟落在他的脚下,几经犹豫,他将小鸟带回了牢房。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小鸟渐渐痊愈,斯特劳德心底顽固的坚冰也慢慢消融。后来,监狱里暴发了一场奇怪的鸟瘟,为了解救陆续死去的鸟儿们,他发奋研究,由此成为知名的鸟类学家,而在此之前,他只接受过短短几年小学教育。

《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BirdmanofAlcatraz)剧照。

尽管获得了世人赞誉,斯特劳德依然是一个囚徒,并最终不可避免地老去。只是,在他的精神内部,某些东西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他用自己从大自然中领悟到的生命真谛,劝慰狱中绝望的年轻人。他尽量生活,甚至会去丈量一朵云彩的大小。在斯特劳德身上,我们感受到大自然对人的改变,这种改变远比我们所能想到的要深刻得多。从这个角度来看,《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亦可说是一部“自然电影”。

同样在年,一本关于自然的书籍引起了社会的极大轰动——《寂静的春天》。这本书甫一面世,就引发了“自达尔文《物种起源》之后最为激烈的争论”,并直接引发了现代环保主义运动。其实,在《寂静的春天》之前,已经不乏深刻探讨人与自然关系的著作,比如《沙乡年鉴》,只是在彼时,人们尚沉溺于发展战后工业的激情中。

年出版的《沙乡年鉴》是奥尔多·利奥波德将近一生的观察日记。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一个废弃农场里,利奥波德与土地为伴,写下了无数篇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在这些文章中,他提出“土地伦理”的概念,并呼吁人们培养一种“生态良心”。但是和很多真正重要的书籍一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利奥波德的著作寂寂无闻,直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寂静的春天》应时而生,利奥波德也迎来了迟到的赞誉。

由普通的生命过客成长为自然观察者和研究者,这是阿尔卡特兹的囚徒斯特劳德所经历的第一层蜕变。历史上,许多自然科学家和自然写作者都曾经历这一过程,《沙乡年鉴》试图阐释的亦是如此,普通人同样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直至今天,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普通人陆续加入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的行列。芮东莉就是其中的一员。年,在《沙乡年鉴》出版60年后,芮东莉邂逅了一本名叫《笔记大自然》的书,由此开启了她的“蜕变”。

芮东莉,文学博士,国内“自然笔记”最早的倡导者之一。年,加入上海绿洲生态交流保护中心,成为一名环保志愿者。年,出版《自然笔记》一书,并与丈夫吕永林一同发起“家庭写作工坊”。年,创办“自然公益学堂”并开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