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普尔斯马特抢滩重庆好又多麦德龙也虎视耽耽联商 [复制链接]

1#

普尔斯马特抢滩重庆 好又多、麦德龙也虎视耽耽联商


即将过去的一年里,重庆媒体都忙于迎来送往。先是5月里麦德龙占地14000平方米的仓储式卖场南岸让大伙新鲜了一阵,而最新的消息是普尔斯马特也要在同样的地点布阵。


  世界零售企业中排名老六的普尔斯马特,上月在重庆房交会上与当地一家开发商签约,租下了面积近2万平方米的物业,预计明年底开张。新店与麦德龙直线距离不到三公里。


  还有一则细节:普尔斯马特与当地开发商接触仅20余天便“闪电结婚”,当地媒体评价说:“这体现了国际巨头进入中国市场的急切心情”。 众巨头渝州赛跑


  普尔斯马特这次推出的是诺玛特(N·MART),类似一站式购物的大型超市,这与其在国内其它地区推行的会员商店(只对会员开放的仓储式超市)不同。相关负责人表示,“商品不会少于3万种”,“竞争优势在于低成本”。另外,普氏旗下的另一种业态———24小时便利店也准备在重庆遍地开花,目标直指小区住户。


  1996年普尔斯马特进入中国以来,“2003年底在中国开70家店,”现在它已在各地开了18家。就在两个多月前,它在西部的第一家诺玛特超市已在绵阳“闪亮登场”。


  不过它仍觉得油门不够大———自订计划两年内在重庆开至少3家大型购物中心,“在谈,可能会在南岸店之前开张。”


  急性子的的还有很多。


  譬如好又多,眼下业界普遍的说法是明年3月以前它将在重庆开两家店。


  譬如麦德龙。其中国区总经理海力佛明确表示:麦德龙的思路是由上海开始向西推进,5年内在华开50家店。现在它已经实现了其中的15个,8月又在成都开出上万平方米的卖场。


  不过最急的应该是家乐福:没拿到中央的批文就“戴着钢盔闯进来”(市商委一官员语),结果吃了*牌。但这不能阻挡家乐福的勃勃雄心:目前在华已有27家店(第一),每年在中国开店10家的速度不变,重点瞄准西部。重庆1997年末开张的第一家外资超市就是它的杰作。 避门规迂回狂奔


  不过,新入渝的两位“革命者”面对媒体一律坚守“默派守则”———做了也不说。


  好事者解释,入世后只允许在5个经济特区及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大连、青岛、郑州及武汉成立合资零售企业,其它地方最多成立两家。但重庆早已不止两家。用当地商界的话说,(这两年)富安“闪亮开张”,家乐福“气势汹汹”,太平洋“富丽堂皇”,百盛“逗逗乐乐”。仅家乐福与百盛就各在重庆开了两家店。


  当然巨头们已习惯了兜圈。市商委一官员称,麦德龙1995年就与上海锦江集团合资成立了上海锦江麦德龙购物中心有限公司,作为内资引进的算不得外资。


  对于普尔斯马特,有关人士则表示:普尔斯马特早已由中方投资者从美方购得“Price”商号的使用权和相关经营管理咨讯,“形成了一个由美方提供知识产权,中方独资经营的新型零售企业。”


  有了家乐福的前车之鉴,外资大腕们学会了迂回登场。当然,洋大腕们的奋不顾身离不开重庆商业的市场前景。


  重庆周边地区有2亿人口,上半年GDP增速到列西部前矛。重庆市商委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市连锁商业零售额27亿元,增幅50%,今年上半年又同比增长3成。“重庆市商品市场成交额高达825亿元,流通规模居全国第五,西部之首,”甚至专门提到家乐福,“在重庆的两家分店年销售额已超过3亿元,遥遥领先西部其它分店。”重庆市中心的解放碑眼下已是西部最大商圈。


  不过,同样来自市商委的数据指出,重庆市商品市场已达2200多个,其中超过5000平方米的去年已有80多个,而市区人口仅三百余万,密度居西部之冠。


  与诺玛特业态相似的家乐福也被人指其盈利并不理想,“排名在其全球各店中居后。”


  但对普尔斯马特来说,似乎先圈地是首要大事,当年它在成都开店时,曾以低于同行10%的价格切入市场。此番入渝,普尔斯马特强调最多的竞争优势仍是“低价”。


  洋巨头似乎对价格战并不反感。家乐福初来乍到就有人造势“五年不要利润,把方圆5里以内的商场挤垮”;麦德龙则是“做了再说”,价格比别人低5%左右。


  一山不容多虎。就业态而言重庆家乐福与诺玛特惊人地相似:同为一站式大型仓储超市,所售商品种类数相差无多,至于诺玛特保证价格优势的合理物流、信息化管理、正确采购、统一配送等手段也被家乐福在渝实践多年,麦德龙方面初期曾打算针对团体及专业客户搞会员制,后来发现重庆尚未成长起足够庞大的专业客户群,现在也对散客开放,麦德龙也正在变成一个一站式的仓储购物超市。另一方面,据悉普尔马斯特在成都的会员店开始对散客开放。


  不论三家洋大腕在世界上如何各有千秋,但至少在重庆,它们是越长越像。


  地头蛇悍招抗敌


  或许更大的威胁来自本土商家。经历与家乐福争食3年的数番磨砺,它们更为骁勇。


  以20亿元的年销售额列西部百货第一的重百大楼是同行中惟一的上市公司;以37.5亿元的年销售额名列西部批发业第一的重庆商社,在中国商业零售业2000年十强排名中仅次于上海锦江麦德龙。


  并非巧合,就在普尔马斯特签约的房交会上,重庆商社旗下的龙头企业新世纪百货也与同一开发商签约,斥巨资买下该物业已竣工的12000多平方米面积,将抢先在明年1月30日开张,业态将以超市为主。事实上,该店与诺玛特大门相隔不过50米左右,业界形容为“贴身肉博”。比较下来,普尔马斯特租赁的该开发商的二期物业尚未开工。


  “既然不能拒绝,也不能选择,我们只好以平和心态对待”。重庆商社负责人说:“本土商业的优势在于熟悉当地消费特点,具有专业特长,良好的厂商关系,稳定的供货渠道,广泛的络及灵活的价格策略”。至于品牌,该负责人认为“重百及商社在重庆多年经营的商誉使其品牌美誉度和知名度丝毫不比洋品牌逊色”。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重庆本土商业抗击家乐福的历史。


  家乐福初入渝时盛况空前,矛头直指重百和商社,当时的后两者甚至主管部门都有负责人去“现场学习”。


  很快,重百、商社也在自己的底楼开设了超市,并每天派人去抄价格,紧咬家乐福不放,还搞局部降价带动其它商品销售。在进货渠道上,因于中外企业都日益依赖厂家的本土机构,管理手段也逐渐趋同,家乐福在价格上几年占不到便宜。


  家乐福提出以“服务为重点”的口号,包括负责送货,七日内可退换,在卖场配备更多营业员讲解等举措。重百则准备建设配送中心。


  在圈地速度上,本土商家动作更为神速,新世纪已在全市布下25个店,遍及各主要市场,眼下准备出让50%的股权融资,计划是在重庆周边组建四个大型商场(5000m2左右)和10个超市。重百则在今年6月13日通过增发3000万A股计划融资4亿元,其中2.4亿元投向5个连锁商场项目,1.2亿重建总店新营业大楼,为物流管理项目追加0.6亿元。


  如今,重百、商社近三年销售收入每年增长20%,利润大幅提升,新世纪商场的单位营业效益翻了一番。市商委的统计指出,在重庆外资零售最密集的地区,本土企业占有了90%的市场份额,家乐福入渝3年在重庆零售业仅仅排名第四,且差距悬殊。


  本土巨头的软肋在于管理效率,进而有人为普尔斯马特支招:以其管理控制的成熟程度,在重庆推广24小时便利店,能以点多面广填补重庆业态空白。当然,重百、商社们也不是没有对策,眼下狂飚突进的圈地运动,给人多了一层“双保险”的联想:先占领地段,实在抵档不住,也可以跟你合作经营。


  看着巨人们搏斗,中小商家很受煎熬。对重庆300家中小商业企业的入世态度抽样调查的资料显示: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有畏难情绪,一半尚处于茫然境地,只有15%的企业认为入世后会有更大的发展机遇。


  一家媒体更为忧虑的说,“悲观情绪笼罩在中小企业主心头,特别在商业零售领域可谓风声鹤唳。他们到处打听,沃尔玛会不会到重庆,麦德龙会不会再开分店,重百、新世纪等会不会为他们先顶一顶?”


  看来故事才刚刚开始。(21世纪经济报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