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一年重复制就诊卡浪费逾200万元
来源:长江
昨日获悉,此前医院各自发放的就诊卡,互不通用的电子病历,互不相认的检验检查结果,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浪费。仅全市医疗机构一年重复制卡浪费就达200多万元。
去年,农工*武汉市委会历时3个多月,对我市智慧医疗发展现状展开专题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在我市医疗就诊中,由于各医院都是使用自行制作的就诊卡,患者在各医院办理的就诊卡在其他医院无法使用,患者每到一家医院就诊均需办理该院就诊卡,就医多卡给老百姓看病造成困扰。加上省物价部门明确发文规定医院就诊卡不允许收取费用,因此免费申领的就诊卡对患者缺乏有效的约束力,患者就诊后随手丢弃卡片现象十分严重。
据了解,市第一医院每天门诊量为80009000人次,每天重复办就诊卡2000多张,按每张卡0.2元成本计算,每天仅此一项就浪费400多元,一年浪费近15万元。市中心医院一年为此浪费9万余元。去年,我市门诊量为5383万人次。照此推算,全市一年重复制卡浪费200多万元。
针对调研情况,市农工*提出建议:以武汉居民健康卡作为全市医疗机构统一的就诊卡,由市卫生计生委牵头统一制作,并将此卡作为识别患者个人身份的电子标签,采取实名填表形式发放。推行一卡通采取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的模式,先选择几家市属医疗机构试点,再逐步实现市属所有医疗机构就诊一卡通。
武汉卡尚不能与全国卡互通
目前,全国14家大型医疗机构已实现全国居民健康卡互通,其中包括在汉的同济医院、协和医院。
市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昨日解释说,目前,武汉居民健康卡还不能与全国居民健康卡对接,武汉卡不能在同济医院、协和医院使用。武汉卡是磁条卡,而全国卡属芯片卡,造价成本更高。为以较低成本和较高效率先在市、区医疗机构实现一卡通,我市推进居民健康卡首先在17家市属医院互通。
各医院就诊卡仍可使用一段时间
据介绍,武汉居民健康卡推出后,老的就诊卡将停办。市民过去办的各医院就诊卡仍可使用一段时间,并逐渐淘汰。
今后,我市将围绕织好一张,建好两个库,用好一张卡,全力推进智慧医疗建设。一张即武汉人口健康专,两个库是指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和医疗机构电子病历数据库,一张卡就是指武汉居民健康卡。
2015年,我市将基本实现卫生信息化。全市新生儿在办完户籍入户手续后,可得到*府赠送的武汉居民健康卡。
链接
实现一卡通的17家医院(排名不分先后)
市第一医院
(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市中心医院
市第三医院
市普爱医院
武东医院
市中医医院
武昌医院
市普仁医院
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
市医疗救治中心
市结核病防治所
市精神卫生中心
市第五医院
市第六医院
市第十一医院
东湖医院
*陂区人民医院